爾來網路上論硯者眾,於硯的使用保養多所闡發,又因名硯久磨,常有中看不中用的困擾,爰有詳述如何打磨整治,使硯回春的妙方云云。我因這一年來勤練書法,也用過數方好歙硯,謹略舉數隅個人使用經驗,以分享同好,並祈方家教正。


    


  


1.      世上的硯兒那麼多,為什麼獨獨鍾愛歙硯?


 


這要先從歙硯的物理特性談起。


 


歙硯,根據地質科學考證,其岩性為板岩(1)和粉砂板岩。結構為層狀結構。其主要物質有絹雲母及隱晶質(70-90%)、碳質、金屬礦物質、粉砂等,主要化學成分是矽酸鹽(二氧化矽和氧化鋁)。


 


其中,絹雲母是歙硯能發墨細緻稠密的主要成份,因其顆粒大小是奈米等級(2),因此磨墨時,磨下來的煙膠顆粒會極為細緻,也因此,可使煙、膠、水的比例,完美的調和在一起,沾墨寫在紙上時,才能濕而不暈,乾而不燥,呈現絕佳墨韻。又因絹雲母的物性潤滑,故不傷毫損筆;絹雲母顆粒聚集緊密,故歙硯能貯水不乾涸;絹雲母為半透明的結晶體(如圖1),故歙硯濕水後,會呈現出美麗的3D立體圖案花紋(如圖23)


 


當然,愛歙硯的另一個原因是,它還算是清風書生的 affordable luxury(負擔得起的奢華),相對的,端硯就炒作太過,巴掌大的老端硯,往往要廿幾萬台幣起跳,而且假貨充斥,防不勝防。


 


圖1:



 


 


 


圖2:



 


 


圖3: 硯的背面



  


  


 


2.      要用幾號的水砂紙或油石來整治歙硯讓它脫胎換骨?


  


新硯一到手,或硯久磨後,下墨速度變慢,需用水砂紙或油石來打磨。當然也可用滾燙的熱水來泡硯,除蠟除油兼除墨漬,我也曾這樣試過,效果不錯,但一想到貴硯如貴妃,泡泡溫泉還可以,把她拿來當死豬燙,總覺得是焚琴煮鶴,辣手摧花,於心不忍。


  


話說回頭,好硯還需打磨回春,故有此問。但要回答此問題之前,有些度量單位還是要先釐清。


  


前面說過,歙硯表面是奈米級的顆粒。請看其單位:


 


毫米 mm = 10-3 公尺


微米 um = 10-6 公尺


奈米 nm = 10-9 公尺


 


而一般水砂紙或油石對號數的定義是 :1平方英吋裏含  號數” *  ”號數個顆粒。


  


舉例而言,800 號水砂(這裏用美規號數,歐規號數約為美規的兩倍並會多標記一個字母P),換算成實際砂紙上每顆顆粒的直徑大小為:


3 * 10-5 公尺   =   30微米   =   30,000 奈米      


  


也就是說,當您用800號的砂紙去打磨硯台時,您是在用比硯還要粗三萬倍的石在磨它。這樣的打磨,磨不到絹雲母那一層,所以對發墨細這件事,絲毫沒幫助,就算您是用更細的2000號甚至3000號的砂紙油石去磨也一樣,因為硯台跟砂紙的粗細相差級數還是一萬倍。


  


所以外坑歙硯,任憑您用多細的砂紙去打磨,用左旋、右旋、直來、橫去、斜戳、交叉等法去打磨,也絕不可能整型回春變成老坑歙硯。因為石料粗細早已定也。方家有云,練字要緊,費時打磨何益?


  


所以,打磨一事,用來增加磨墨時的磨擦力,以增加下墨的速度是可以的,用來改變硯質(或價值)則是不可能的。我個人的經驗,每日磨墨三次,每次3cc,每次計算磨了幾旋可以磨出墨路,得到正確的濃度,發現每天這樣磨,原來3分鐘可以磨得黑,過了一個禮拜,往往要十分鐘才磨得黑。WHY?  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會不會是我磨墨的方式有誤?不太可能。重按慢磨也已如斯磨了一年,不可能同樣是磨墨,幾天前磨得黑幾天後就磨不黑。會不會是硯沒洗乾淨?墨漬卡在絹雲母層裏面?這倒是有可能。我平常是用天然菜瓜布(聽說也是奈米級的)來洗硯,之前也曾用過科技菜瓜布,用手洗,用超細抹布洗,每天浸水等,但不管如何洗,下墨速度還是會每天變慢一點點。所以我現在每隔一個禮拜就用1200號的水砂紙來幫我的貴妃硯清清角質,如何清?其實也就是在平日磨墨的8cm直徑的圈圈內,用砂紙輕輕的迴擦個三五圈就大功告成了。這時,累積一週來沒洗淨的墨漬就清掉了,下墨恢復原快,而發墨依舊細稠也。一般硯師都是建議用600號或800號的水砂或油石來打磨,我是買不到油石,也捨不得用較粗的800號而改用較細的1200號水砂紙來疼惜我的寶貝。不過我猜800號或1200號的效果應該是差不多。


  


   


3.      外坑、老坑的歙硯,磨墨起來的手感有何差別?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有一方真正老坑的歙硯來當標準器,然後互相比較一下,就知其中奧妙。


   


老坑歙硯,墨一磨下去,整個墨硯的接觸面,像是被括下來一層層的墨料,那種綿密、緊實、細緻而又銷融的快感,實在是妙不可言。古人云:削墨如泥(有磨過水果泥給小baby吃過嗎?)、煮釜塗蠟(有在熱的平底鍋上煮融過butter?),斯之謂也。外坑的歙硯,精緻度就沒這麼細,我有幾方外坑的,下墨也很快,但發墨就沒這麼細緻。打個比方,同樣是挫冰,一個是清冰,一個是雪花冰,綿密度差很大。附圖是我昨晚新試,用我的文蔚老坑歙硯的背面所磨出來的墨,3cc水,韓萬壽無疆墨,因新磨爽利,偶有頓銼,飛濺數滴清墨於外,但不到100旋,墨條一提起,墨汁已如膏,墨路還凝成大小二個颱風眼(如圖4)。始知磨墨亦人間樂事也。


 


 


圖4:



    


  


 


 


1:


臺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博物館資料:


板岩(Slate):變質岩系。 


原岩-頁岩、泥岩、細粒凝灰岩 。


生成環境-低溫、低壓 。


新鮮的顏色-黑色、深灰色 。


風化後的顏色-黃褐色、灰色 。


礦物顆粒大小-極細粒,肉眼難以分辨 。


主要礦物-黏土礦物、石英、雲母、長石 。


說明-由於含有雲母一類的片狀礦物,板岩的葉理十分發達,甚至於很容易裂開形成平行的板狀裂片,故特稱為「劈理」構造。原住民傳統建築的石板屋就是以板岩為主要建材。另一種變質岩「千枚岩」與板岩很像,但變質度稍高。因含絹雲母較多,表面較板岩光滑有光澤,顏色通常較淺。


到哪裡觀察-中央山脈西翼非常常見,北部濱海公路龍洞以東、北橫公路及新中橫公路沿線、中橫及南橫的西段都很容易觀察到。


 


  


2:


絹雲母(Sericite)是一種天然細粒白雲母,屬白雲母的亞種,是層狀結構的矽酸鹽,結構由兩層矽氧四面體夾著一層鋁氧八面體構成的複式矽氧層。可劈成極薄的片狀,片厚可達1u以下(理論上可削成0.001u,  1個奈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