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謝帖,  搞得眾人如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的就是這帖.  


   



"二謝面未?  比面. 遲諑.  良不靜.  羲之女愛再拜. (珍)


想邰兒悉佳.  前患者善.  所送議當試.  尋省. 


左邊劇."


 


信的內容, 到底講的是甚麼碗糕?


"二謝"是二個人還是一個人?   就是那個"袁二謝"嗎?   不得而知.


"諑"字怎會多一點?   不知.


"諑良不" 左邊那個 "珍"字,  好解多了,  應是姚懷"珍"的"珍",  前文"平安何如奉橘"有述,  不贅.



"再拜"完,  信不就寫完了嗎?   怎會又想起"邰兒"了?


"邰兒"是誰?   不知. 


所送的"議"是甚麼?  為什麼要"試"?   難道是某種治療  "之前所患" 跟 "左邊劇痛" 的藥方嗎?   不知.


 


我的猜想,  最有可能的情形是,   此帖不是一封信,  而是三封信.   摹的人把殘篇斷簡但又好看的字"摹"集在一起,  所以不管我們怎麼猜,  還是跟瞎子摸象一樣,  不解其義.   而其中,  引起我強烈興趣的是這個 "羲之女":




 


羲之寫此信,  跟"趙孟頫"幫老婆"管道昇"寫家書一樣,  信寫好了要署名,   "羲之"緊接著就要"再拜"了,  "再"字寫畢,  驚覺這是要幫女兒代筆寫的信,  不能用自己的名字,  所以用一個大的"女"字蓋掉"再"字.   諸位看,  "女" 下面所蓋掉的字, 不是筆誤的筆劃,  而是"再拜"的"再"字,  遮蔽率達90%以上,  不得不佩服"書聖"亦是塗改聖手.  呵呵. 


 



 趙孟頫幫老婆代筆寫的信,  在署名的地方一樣有塗改,  本來是寫自己(孟頫),  再改寫成"道昇".


 


現在問題來了,  羲之有七子一女, 但他這個女兒, 名不見經傳,  沒有人知道她叫甚麼名字.  信上說: 羲之女"愛"再拜,  會不會是叫"愛之"呢?   王愛之,  不錯聽的名字,  anyway,  不得而知,  有待高明.   倒是1972年出土一塊墓碑,  是唐太宗女兒的墓碑,  叫李"孟姜",   墓碑前段的碑文是這樣寫的:




 


"朕聞王羲之女, 字孟姜,  頗工書藝, 慕之為字, 庶可齊蹤, 因字曰孟姜."  唐太宗不但喜歡右軍的字,  連小公主剛會寫字,  還特別取跟王羲之女兒一樣的名字,  就叫"孟姜".  所以王羲之的寶貝女兒很有可能是"王愛之", 字"孟姜".


   


以上都是我的片面之辭,  有待有識之士再接再勵,  接下去考證並指正.   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