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分別講過 屋漏痕和折釵股, 今天最後來講錐畫沙筆法.


 


顏真卿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說:“沙平地靜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


 


[錐畫沙] 其實講的就是[中鋒]用筆.  很簡單,  但也很困難.


 


試想寫字要用中鋒,  譬如說寫個篆書的字或字好了,  九彎十八拐的,  如何才能中鋒運筆?  轉個兩三圈,  筆毛就偏了散了,  線條就沒了,  如何中鋒困難的地方就在這裏.


 


顏真卿說使其藏鋒  是講起筆時要藏鋒” (1),   一勾一撇一捺,  如何藏鋒起筆藏鋒,  目的也是要把筆毛歸順到中間,  講的還是中鋒”.  我們常講一個會寫書法的人,  其字有篆籀氣 ,  講的還是中鋒”.


 


所以,  寫字要有成,  不可不好好研究一下書的中鋒,  這樣才能功省而易成”. 


 Why?  篆書筆畫線條最簡單了,  就兩種,  不是直線條”,  就是畫圈圈”,  而且線條粗細一致,  字形左右對稱. 但難也難在這裏,  就像學武要蹲馬步一樣,  直畫和畫圓就是學書法的基本馬步,  馬步蹲好了,  筆毛的特性搞熟了,   寫其他字體就容易了. 


 


回到主題:中鋒.  寫字不是轉就是折,   如何中鋒要嘛, 轉筆管,  要嘛重新起筆, 要不然筆毛不可能在中間.  篆字的轉彎”,  尤其是轉超過90度角的,  或是折角,  都要重新起筆,  旁人看是斷筆,  其實是筆斷意不斷, 像接骨一樣把筆劃接起來,   要把上筆下筆接得天衣無縫,  不能腫起一團鶴膝出來,   要使人看不出有接過骨的痕跡.


 


以前在台大當書法社社長時, 江育民老師示範這種接骨筆法給我看時,  我是下士聞道大笑之”.  因為我自幼承家學,  寫大字魏碑,  講究一筆寫就,  最瞧不起那些寫字扭捏,  像女生補妝,  東描西塗,   蠶頭燕尾 的寫字習慣.   但後來仔細一想, 這種把一筆可以寫成的筆劃,  切斷成數筆來寫, 才是寫好篆書最大的關鍵 !!!  有點像是印象派的點畫法一樣,  篆刻的切刀刀法不也是如此分段接骨?


 


楊沂孫就是這種接骨筆法的最好典範.   常說他的字雍容典雅醇正厚實,  像巴洛克風.  敦北豪園餐廳入門處的與鶴分巢寬有餘對聯,  還有西華飯店二樓餐廳,  都可見到楊沂孫的芳蹤:


 



 


 


臨寫楊沂孫的字,  對於筆力大有增進,  在我身上得到印證.  那時台大學生中,  會寫書法的學長弟  大有人在,   美術社書法組裏,  更是高手輩出.  我雖然為書法社社長,  參加校內比賽,  也僅是入選而已.  沒想到楊沂孫寫了數月,  突然開悟, 隨便臨了一小段大字張猛龍,  就得了全校第一名.


 


也有人批評楊沂孫的字太過古板,  沒有趣味.  Yes.  同意.  所以你看吳昌碩寫石鼓文,  就不那麼古板,  多了很多墨韻流動的趣味出來.  他把每個字都當作是不聽話的小孩,  從右耳扭提上來,  像是長臂猿單手吊單槓,  因此每個字就有上下流動的感覺.  這又回到我在第一篇講屋漏痕筆法裏的流動感”,   其實他的篆法跟楊沂孫是很像的:


 



 


 


寫字寫了卅年, 聽過看過實驗過的寫字方法很多很多,  講也講不完,  就到此打住吧. 其實,  真正要說的是,  如何把字寫好比較沒那麼重要,  寫出甚麼內容來令人感動比較重要.  筆法再精妙,   也比不上內容本身所要傳達的涵意來得重要吧筆法紙墨等,   就像是聽音樂時的音響器材, 音響再好,  播放的音樂不好,  也是枉然.


 


 


1:  起筆藏鋒,  就是所謂的逆入平出 .  這也跟GOLF 的發球姿勢很像,  總要先上桿才能揮桿吧,   逆向上桿上得越漂亮,  揮出去的球就越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