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 85 cm


陽明先生也算是 "志於仁 游於藝" 的代表人物


特別愛唱歌  也會長嘯


跟東坡一樣  個性非常可愛


聽我女兒講


新婚夜不進洞房 還跑去跟道士學打坐練氣


真是特別的 bachelor party


 


在台灣要看到他的真蹟較難


在大陸 那可是紅的很


原詩 釋文如下:

一自移家入紫煙       深林久住遂忘年


山中莫道無供給       明月清風不用錢     (灌山小隱)


 


余秋雨跟他同鄉,  聽聽看他怎麼說他:


當代藝術理論家余秋雨亦以府志為據而闡釋道: “王陽明書法無疑是以王羲之為根基的,其中以得力於 《聖教序》為最多,但他又多方汲取宋代書家直到李東陽的筆意,更把自己在精神領域所達到的境界浸潤到字裏行間,一派高貴,一派自由,一派儒雅,一派放逸。人生的感悟、思維的解脫,全都化作了筆墨風度。我想,在書法中尋找王陽明的生命信號,應該是特別準確和親切的。”


王陽明講學主張學寓於樂、教寓於遊。比如他在滁陽時, “月夕則環龍潭而坐者數百人,歌聲振山谷。諸生隨地請正,踴躍歌舞”“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


陽明認為: “琴瑟簡編,學者不可無;蓋有業以居之,心就不放。”或許正是因為對音樂的癡迷,才使陽明對琴、瑟等樂器亦愛不釋手,以至對赴越從學的優秀學子,陽明會以樂器作為禮物相贈。


在近世的著名思想家中,王陽明的書法墨蹟流傳下來的恐怕是最多的,並以 “清秀俊逸、規矩古法”的特點而載入中國書法史冊。據初步統計,現存于海內外的陽明手跡、遺墨和碑刻共有八十餘幅,其中絕大部分已被收入計文淵編著的《王陽明書法集》和啟功主編的 《中國書法大全》以及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2002年印行的 《白鹿洞書院名碑法帖》等碑貼書法作品中。

不過陽明之畫,現存於世的,舉世罕見。臺灣故宮博物院藏有正德元年陽明為耔餘年先生所畫的山水畫一幅,畫面內容與陽明 《題王實夫畫》詩中所謂 “隨處山泉著草廬,底須松竹掩柴扉”的意境頗為相似。畫的右下方有陽明題寫的一段文字:
安得于素林甘泉間,構一草舍,以老他鄉。無懷葛天之民,求之不遠。蓋學問之道,隨處即是,惟宜讀書以先之。丙寅正月七日為耔餘年先生,守仁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