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從侯老師學寫字五年感言                    張師從 106.02.03.

 

102年9月16日,進師門滿600天時,曾寫了一篇感言(師從侯老師學書法600天 ),今天是106年2月3日,剛好滿五年,所以就再寫這一篇感言來回顧這段期間的學習歷程

 

先來看這3年來,都在學些甚麼呢?

 

103年年初: 習隸書, 乙瑛碑/張遷碑

修正太熟太滑的缺點, 把筆捏緊, 懸腕, 加壓, 慢慢體會把力量注入紙裏的感覺.

尚在琢磨如何用劣筆寫不那麼"""".  又要有力垂注, 又要靈活自然. . 不過那天看 老師示範, 狀似輕鬆, 卻又筆筆力透紙背, 開始有了""的目標.

 

從學習週記知道 老師不只教筆法, 對工具材料的教導, 也是循循善誘:

: 測玄鐵/雁皮, 發現磨太濃反而會不黑, 多帶點水潤比較黑.

: 試黃金紙, 追不到心裏想要的墨濃度, 還要再多試幾次.

冷金紙最好, 楮皮也不錯.

改用菠蘿宣一號練滑不拒墨, 墨色超優.

菠蘿宣2號紙比1號紙: 白厚滑細密實

: 從羅東老家A回一枝比較好寫的純羊毫.

終於等到孝全兄從大陸回(農耕筆莊白雲一品) 雖小了點, Q彈的.

總共試了六種筆, 勝大莊的行雲流水勉強湊合.

 

師云: 反正練完一通, 又要接下一通, 那麼急著寫完幹嘛? 頗有感悟好似半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過程學到甚麼?才是重點.)

 

2017-02-06_183130

 

      

 

 

 

103年年中九成宮/赤壁賦

照著  老師教的方法練, 每天練一點, 每天領悟一點, 每天進步一點點,. 每天都有小確幸的感覺真好.

 

老寫不好, 再把二月份的7077小本拿來試. 發現4/177077紙較厚, 厚宣難度高. 難怪 老師叫我們練, 內有深意焉. 寫到第29頁的最後二字, 才有把墨深注入紙的感覺駑鈍不才.

 

想到  老師曾說用退筆寫字需更用力, 又想到之前上課, 怪筆不好寫, 老師拿我的爛筆寫過數字後, 筆毫竟然乖順的很. 因悟用筆使轉之基本功.

 

老師曾說大王是左手持紙, 凌空而寫, 終於有點感覺文徵明比趙孟頫直來直往, 不如趙之靈動精準. 拿趙跟大王比, 也是如此. 但不把文徵明直來直往的基本功練好, 要練大王恐怕是要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繼續加油.

 

本週最大的體會是同樣的筆,,, 不同的硯, 所造成的書寫手感差別竟然如此之大. 本週在寫字的細節又有新發現:

1. 墨碟改用畫水彩用的調色盤, 沾墨跟整理筆都順多了, 也較精準.

2. 硯從三四天洗一次改每天洗後墨汁的鮮度跟乾淨度差很多

3. 磨墨前100旋跟後100旋磨感差很多, 力道好像要隨之調整才好.

4. 清晨練字好像較有fu, 相對的, 酒錢也省了不少呵呵.

 

發覺自己寫字愈來愈講究跟龜毛, 不歸路ㄚ有點天人交戰, 寫字難道真要這麼麻煩費事嗎不過, 樂趣好像就藏在龜毛裏?

 

 2017-02-06_183214

                                                           一年前()一年後() 的比較

 

這段時間是這五年來, 自覺進步最快的半年. 起先是踢到鐵板, 一直上不去, 後來是嘗試比較多的工具材料(如泥金, 松煙, 眉子硯…),  聽了 老師其它很多一系列的課, 讀帖也讀得很細. 開始懂得用硯, 磨墨的功力隨之提升, 用硯之樂如下:

1.用眉子坑所磨出來的墨, 超順滑, 完全不同的手感.

2.金星坑的墨粒子較粗, 筆出墨較慢, 長橫中間運筆較快的部分, 偶見枯筆枯墨

3.眉子坑則無此現象, 墨色潤, 應該是因為墨粒子較細較勻, 故筆的出墨速度較快?

4.楮皮本來會暈,唯以好硯研墨則墨色飽滿不會暈。看來要把字練好,這硯台還得细细講究。吕氏不爽、鄰伯金爽!哈哈。

5.篆字亦改用眉子坑硯節省調墨, 磨墨時間甚多, 很容易一下子就磨到所要的濃度. 之前因此硯較小, 一次只能磨2cc, 且硯面不平, 極易洩溢, 也找到方法解決.

 

 1426832145-2450973698

 

104年年初後赤壁/嶧山碑/篆刻/畫竹

師囑用菠蘿宣矯正太熟太滑的習慣. 此紙寫時雖順滑, 但中鋒入紙愈深, 阻力愈大, 頗有幫助聚鋒之效期中並授畫竹及篆刻, 頗有旁通之效.

 

 2017-02-06_183233

    

 

104年年中: 十七帖(先練大王墨迹帖)

刻帖就是這樣, 這裏多一橫, 那裏多一撇, 刻錯的地方很多, 要是沒有  老師點明, 可能會貽誤終身.

 

師囑改正諸缺失:

1. 速度加快, 氣要連貫, 勿使其有畫字之病

2. 每件寫一百遍.  100遍是個很難達到的目標尚需努力. 換成下墨超快的金星玉帶硯, 不然會來不及練字.

 

連續三週老師都說我在"", 並在第一次說我畫字時, 囑每帖需練100.

想到兩個月前老師說我一筆一畫筆法都有到位, 雖然寫得慢, 但可以照此法練, 再想到一個月前, 老師說師兄太快, 我太慢...

 

老師的話, 每每依著學生學習的進度, 而有不同的教導老師對我的教導, 雖然常常就那麼幾個字, 但一直有放在心上, 不過要練100, 真的是很難突破檢視自己之前的習字心態, 原來都是練到30幾遍後, 就自我感覺良好, 沒有再精進練下去, 難怪  老師說我在"".

 

我對""字的理解是這樣的:

1. 畫字也有功力深淺之分.

2. 之前練筆力, 務求入墨深, 深怕寫快入墨不深, 會有畫字之譏, 沒想到追求入墨太過, 也是在畫字.

3. 筆的特性違反, 扭曲或過度壓榨筆毛物理特性所寫出來的字, 也是畫字.

4. 運筆的節奏: 太注重筆法細節, 太注意筆尖的運轉甚至要故意牽絲映帶, 而忽略了寫字的節奏, 也是在畫字.

5. 韻律: 原文斷句, 何時沾墨, 拉紙, 換行..., 整體沒有協調出韻律, 也是在畫字.

6. 行氣: 不熟練, 行氣忽斷忽續, 也是在畫字.

 

多虧國慶多一天假, 終於可以突破100魔咒過程中, 多有體會謝謝  老師!

本週心得是, 寫到第90幾遍後, 發覺寫字的節奏(斷句, 沾墨, 換行, 拉紙...)跟呼吸的深淺長短竟然可以合拍. 是時也, 其神凝, 筆尖的運行翻轉, 一清二楚; 筆尖的觸紙之聲, 歷歷可聞這種身心的美妙感覺, 真是享受, 跟打坐輕安之境很類似. , 這種美妙感覺, 來得慢且去得快, 練了一個小時後, 它才來, 而且好像也只能持續10幾分鐘心裏想, 在第一百遍時要好好把它寫出來交作業一動此念, 就破了功, 呼吸也變急促不自然了. 所以, 接下來還要繼續修, 要修到一練字, 十分鐘內, 這種美妙感覺就可上身, 而且一次可以上身很久呵呵.

 

2017-02-06_183249  

 

     

10410: 小楷十七帖

雖然6月試過玄鐵墨用眉子坑硯寫在7077紙上, 非常黑, 不遜春夏秋冬墨但寫在雁皮上就是不夠黑, 師囑, 先換墨不換紙所以此週作業是找墨試了三種, 本週主要還是解決墨的問題墨不對, 字就沒力. 用郁文軒墨二週, 發現要黑, 所有條件都要到位才行. 運筆速度(太快則色淡), 中鋒用筆(筆劃才能聚墨成黑, 扁筆則色淡), 沾墨量不能太多(筆毫不靈活也不挺), 也不能太少(沾墨量少則墨色淡淺), 墨磨太濃(太濃也會不黑)太淡都不成...真是要用盡全神才行只好放棄, 因為現階段的功力還不夠穩定精控.

 

持續在摸索"自然用筆"的寫感發現筆要是夠好, 墨磨好, 沾墨也好, 那麼自然的提按運筆, 筆毫就會自然而然的導正歸束, 筆毫自身的彈力就會自動寫出質感很好的筆畫, 不需要指腕再做其它不必要的使轉動作. 可惜寫來百中不得其一, 知易行難, 尚須再勤練到百發百中才行.

 

 

 

1053: 趙孟頫心經/三門記/準備聯展

沒有  老師示範提點, 還真不知細節如何加強. 老師示範,很震撼。 劍舞筆比行雲小很多,但  老師寫出來的字却比我大很多,沾一次墨連寫七字,筆畫自始自終, 飽滿温潤這就是要追的標準,可是遠遠不及,望塵興歎。不是扭轉過度就是不透力。哎哎。繼續再練。

 

體會筆尖觸紙輕重及筆尖運動時的時時專注,好像打坐時專注在每一個呼吸上一樣。 如果能練到既能時時專注又能時時放鬆,那就很棒了,書法態佔比時間還是太少。要是能練到時刻都是書法態,那一天練六個小時可能都不會累? 發現輕鬆運筆, 沒用力, 反而寫出來的筆畫更飽滿這裏面很有些道理, 但尚未參透, 似懂非懂. 打坐時, 若放鬆, 呼吸可以深, , 又多, 好像道理相通但如何放鬆運筆還要再多練, 多體會.

 

參不透為何不同的硯磨出來的墨不一樣""? 這個明度跟彩度都為零的"",還分成多少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 定性、定量,如何分析? 是東坡黑亮如小孩目睛好? 還是沈周化鬚疏的暗黑多層厚重較好? 煙、膠、水的比例? 顆粒大小?混合的勻度? 跟硯台的下墨、發墨指數有何關聯? 墨色表現跟紙的生熟、厚薄、纖維種類又是如何? 這裡面學問大到現在還理不清... 只好暫停思索, 多寫多看, 以待後驗.

 

端午假期偶用半熟楮皮鈔詩習作, 發現紙很好寫, 轉折如意跟之前3月時, 作田宴用同紙習作的手感大不同. 竊以為 老師這兩個月來, 授以泰楮/行雲寫趙字心經, 大有深意焉. 使筆, 轉折, 筆尖, 迴鋒等, 如何確實自然, 不暈不燥等, 體會很深, 沾墨方法亦需講究才好控墨...等等, 謝謝 老師

師囑: 泰楮若搞得定, 其它紙就會比較好處理旨哉小子尚需依法用功寫去.

上完週課跟紙課後, 對於紙墨如何配合及書寫發生的困擾, 藉著每日練習, 好像有了一些體會, 謝謝 老師!

1. 執筆之前太注意大姆指, 結果使轉太過, 執太緊, 無法垂注, 大姆哥酸痛..... 練習時加強食指跟中指後, 穩定跟垂注有改善, 使轉較自然, 速度也可加快.

2. 墨太濃, 沾太多, 筆小寫大字... :  這些問題糾結在一起, 原因是要一筆寫四字, 甚至寫七字, 要讓七律作品有"節奏"行氣, 所以才會一次沾很多, 又怕暈, 所以磨很濃, 因為濃, 所以滯, 因而速度不快, 使轉硬做, 大拇指太用力, 筆壓太大力, 不自然...

 

夏天天熱, 又沒開冷氣, 硯中, 碟中及筆內的""的濃度, 經時而變, 磨墨時尤甚, 故練字時要養成調墨沾墨的好習慣.  "如何寫心經" p28 有述.

 

上週作業為了一行擠五字, 寫得輕飄無力, 幸得 老師及時指正. 謝謝 老師. 本週習字, 新筆在啟用三週後, 已經開始有了性子, 不太聽話寫了6,7紙後, 筆尖會固定斜到某方向. (一定是運筆習慣不好, 不對, 但還無法明白究竟.) 重新整理筆, 調墨, 沾墨等....都是學問, 都是重要細節. (到底是人御筆還是人被筆所""? 常興感嘆技進於道, 感嘆此道既阻且長. 還好筆硯紙墨俱佳, 不致被磨得心煩氣躁, 相反的, 好像有了追求品質近乎苛求的樂趣.) 

 

泰楮紙,生熟不勻,忽憶 師所授古法,用之整治右半紙,欣然有得。 就像昨天接合殘墨,用金星硯板磨平墨條的接合面,發現墨液的質地,跟平常用的暗細羅紋硯,差很大。 (就像波爾多跟勃根地酒液的差別。) 當下就想,以後寫哪種體,適合用哪方硯。書藝之為道,用筆、用墨之外,用紙、用硯,也大有學問啊!

 

2017-02-06_183310

 

   

 

10512 迄今: 趙孟頫羲之四事帖.

開始練羲之四事帖 老師示範仿古楮, 明利媚好, 奈何自己練不到位? 只好先記住那種感覺, 換筆紙硯, 調整椅高, 執筆...再徐圖之. 1-2-3 的分組不同,對結體、中鋒運筆、節奏, 都有很大影響。如甞、章、草、亮等。 想修正缺點,但找不到頭緒,不知太滑跟太ㄍㄧㄥ的平衡點在哪線條無力跟不夠爽朗的毛病在哪?  執筆與快慢等, 先不管, 要求自己從頭練起, 就先從筆筆中鋒開始練起。難! 發現趙孟頫實在太厲害,細節都藏在暗處,愈練愈心驚,怎麼會有如此精準又完美的筆畫

 

以上, 是這三年來習字的點點滴滴現在回顧, 過程中, 雖然進步有時快, 有時慢, 有時還會倒退嚕, 而且其中還有很多筆墨紙硯, 用筆用墨的疑問, 尚未瞭解透徹, 但現在只要有一筆在手, 就覺得心情很平靜, 很愉悅, 人生充滿了無窮的變化樂趣, 這一切, 都要感謝這一路走來, 一直無私教導我的 侯吉諒老師!

 

書海無涯,唯師是岸!   謝謝 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