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 隆冬天寒, 侯老師說這時寫隸書最好了, 遂開始教授隸書筆法:


101/12/28   回家對著乙瑛碑一字一字練. 


慘不忍睹, 虛浮得很.  結體也抓不準.




 


全開素漢宣紙裁成12開,  佳藝大如意羊毫,  磨韓墨.


不衫不履, 看似隨意簡單的筆法,  很容易上手, 但要寫得好, 很不容易.


 


 


一字一字練, 每天練三個字.  光控墨, 磨出標準濃度的墨就花了兩個禮拜的功夫.



 


老師曾說, 硯不洗, 有殘墨, 寫起來會有顆粒渣渣刺刺感, 心中有疑.
剛好週六晚寫太晚, 硯未洗, 有殘墨, 週日過了15hr, 竟然未乾, (這硯保溼性真好), 就拿來實驗:




宿墨寫起來果然髒髒刺刺的.  (以前寫宿墨都無此感覺,  看來手感變精緻了.)


加了水,  再磨, 一開始就很稠,  無法試出標準濃度.  乾脆洗硯洗筆, 重新再磨.  發現墨色明暗對比大不同. 



 


沾墨的方法亦有講究:



 


原始隸書是寫在光潔的石碑上再去刻成的,  但我们現在練隸書是寫在吸墨性很強的宣紙上.


此中消息, 似宜深究,   才能對正確的隸書筆法有更深的體會. 


 



 


四週後, 稍有掌握,  開始一行一行練. 


一天練一行,  三天練三行, 第四天再把一頁三行集合起來練:




 





 






 



2/17 號深夜鞭炮聲震耳, 是農曆初九, 天公生日,  晚上十一點後, 開始有人放鞭炮拜拜. 


這時剛好寫到"四時來祠, 事巳即去".   心中大樂,  下回分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