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製作:
古法與今法,工序略有差異,名稱亦不同,但基本的製造流程是相似的:
1. 煉煙:
i. 煉製松煙墨要先“造窯”。煙窯依坡勢斜臥,古時亦有用高丈餘的立窯,松枝不完全燃燒後,煙塵會附著於窯壁,等冷卻後掃下,依煙塵顆粒的粗細分優劣等級。
ii. 煉製油煙墨則需一密室。點燃油燈,每盞油燈上覆蓋一碗,讓煙塵燻附在碗裏。
iii. 現代煉煙多用點煙機,一種專門煉煙的機器設備。
iv. 煉煙的小故事:蘇東坡煉煙火燒屋。
蘇東坡被流放到海南島時,好墨已用完,決定跟來訪的潘衡一起製墨。他們關在房間中做實驗,燒松煉煙。結果半夜房間著火,差一點把整個家都燒光了。陸友的[墨史]曾記載此事:
過大笑曰:「先人安得有法在儋耳!衡適來見,因使之別室為煤,夜遺火,幾焚廬。翌日,煨燼中得煤數兩而無膠法,取牛皮膠以意和之,不能為挺,磊磈僅如指者數十,公亦絕倒。衡因謝去,蓋自別得法,借東坡以行也。」
2. 和膠、和料、杵搗:
將收得的煙料跟膠融合熬製,並且加入麝香、冰片、防腐劑、顏料、中藥汁等添加物,再充分攪拌、揉搓、杵搗均勻。墨不厭搗,故有墨品名曰“五百斤油十萬杵”。
3. 壓模、成型、晾乾:
古法是將入模之墨置于坐擔下,用墨工自己的重量壓實。现代則多用螺栓壓榨機代替坐擔。待墨冷却定型後脱模,並送入晾墨場晾乾。古法是入灰脱水,现代則以室内晾乾为主。晾墨場要恒温恒溼,晾墨要勤翻,以防收缩不匀而變形。
4. 打蠟、描金、上漆、裝盒:
這是最後修飾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