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羨帖] 旅順博物館, 49-50歲 (元豐七-八年, 1084-85).
"軾雖已買田陽羨,然亦未足伏臘。
禪師前所言下備鄰莊,果如何?
託得之面議,試為經度之。
及 景純家田亦為議過,已面白,得之。此不詳云也。
冗事時瀆高懷,想不深罪也。軾再拜。"
東坡39歲任杭州通判(副市長)時, 曾在陽羨(今宜興附近)買了一塊地, 那年也是他聽從王潤之夫人的勸, 納了12歲的"朝雲"為妾, 所以信一開頭, 就說雖已在陽羨買了地, 但太小了, 現在快50歲了, 家丁眾多, "未足伏臘" ....
以前的禪師可能都很熱心, 三不五時會幫忙房屋仲介, 東坡奉旨從黃州調汝州時, 順長江而下, 每到一地(如金陵 常州 潤州 金山寺...), 就留心購置田產一事, 還上表朝廷, 表示想要退休歸隱常州, 那是他49歲時的事. 所以這封信裏的禪師, 會不會就是當初[金山寺]住持了元禪師(佛印和尚), 不得而知. 而信中的刁約(景純), 是東坡好友, 可惜早亡. 想來是景純後人日子不好過, 只好鬻地維生.
後來皇上准東坡放歸陽羨時, 東坡也常去"報恩寺"串門子, 所以信中禪師也有可能是"報恩寺"的禪師, 那年他50歲, 所以此帖約略是他49-50歲時所寫.
東坡字如西施, 雖蹙眉捧心, 亦自成妍, 可惜後人圖章亂蓋一通, 好好的"西子"變"麻子", 可恨! 可恨!
附記: 偶讀楊仁愷先生"國寶沉浮錄"(精讀本), 在p109頁注解處謂此陽羨帖為贗品. 102/7/31 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