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榿木詩帖]  or [堂成詩帖]    台北故宮,   47-48歲.


 


幾年前,   台北故宮展出此件時,  我剛好有去看,  用墨不像東坡慣用的濃到像墨豬的黑墨,  而是用較淡的松煙墨,  書體恬適自在,  淡雅精緻,  秀麗不可方物!  我猜是東坡在精神非常愉悅的狀況下寫出來的.


 



 


需知東坡寫字,  臭規矩也是一堆, 所謂:  點體不應,   綾絹不書,   詩文不稱不寫...等五不寫.   要叫他寫別人的詩,  很難,  也不必要,   他自己那麼會寫詩詞文賦,  寫自家的都來不及,  遑論其他?   只有兩個例外,  一是陶淵明,   東坡寫過"歸去來",   甚至把原文刪改入韻成詩,   便於吟唱.  再來就是此帖主角: 杜甫.


  



  


詩中是"杜甫"草時,   杜甫寫詩記載此事,  並謙虛沒有像"揚雄"那麼偉大,   雖然都有"草堂",  但寫不出"解嘲"那樣好的文章出來.


 



 


您看東坡多熱心,  怕我們看不懂杜甫的詩,  所以抄了詩,  還加了很多comment,  說"榿"字要怎麼唸,  我们四川人為什麼喜歡種榿木等...


 


他為什麼這麼雞婆?  一定是他的"草堂"也蓋好了,   高興的不得了,  才會選了杜甫的這首"堂成"詩來自況, 47歲,  雪堂成;  48歲,  又加蓋了"南堂".    書風似中年,  所以我猜此帖作於雪堂落成後,    47-48歲時所作.


 





 

 


ps:  今天心情似東坡,   佳樂,   故雞婆注釋原文如下,   ha ha: 


 


背郭堂成蔭白茆,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下飛鳥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墯無心作解嘲。


 


蜀中多榿木


讀如攲仄之攲


散材也


獨中薪耳


然易長  三年乃拱


故子美詩云:      飽聞榿木三年大   為致溪邊十畝陰


 


凡木所芘    其地則瘠


唯榿木不然


葉落泥水中  輒腐  能肥田  甚於糞壤


故田家喜種之


得風  葉聲發發如白楊也


吟風之句   尤為紀實


云籠竹  亦蜀中竹名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