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文"試寫蘭亭"
我把蘭亭序"本文"跟"更改"過的"字"分列如下:
或"外"寄所託 ==> 或"因"寄所託
"於" "今" 所欣 ==> "向" "之" 所欣
豈不"哀"哉 ==> 豈不"痛"哉
"亦" "可" 悲 "也" ==> 悲"夫"
有感於斯"作" ==> 把"作"塗掉變成"有感於斯" ==>再覆寫"文"字變成
"有感於斯文"
所以我說現在看到的蘭亭序應該是右軍第二天醒來
用另一支較大的筆來修改
此大筆跟右軍的 [姨母帖] [初月帖] 很像
粗粗的 有筆心 跟我们現在用的"無心散卓筆"大不同
現在問題來了
都說"臨帖"要貼近原作
連紙筆 情境 等外在條件也要相同
那臨蘭亭是否也要準備兩支筆
然後前晚喝醉了寫
第二天再改?
ha ha
諸位應該沒看過這麼清楚的放大版吧?
看到了就該惜福!
當年趙孟頫還無緣得見此[神龍本]呢
獨孤長老的定武刻本就已經讓他欣喜若狂
在船上連臨帶跋了13次
想像一下他若見此清晰的放大版
不知要流下多少快樂的眼淚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