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歲帖] 北京故宮, 47歲.
這是東坡在元豐五年(西元1082)大年初二寫給季常的信:
軾啟:
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何如?
數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
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
公亦以此時來,如何如何?
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遊也。
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
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
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蹔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
餘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
季常先生丈閣下。正月二日。
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
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
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
知壁畫已壞了,不須怏悵。但頓著潤筆新屋下,不愁無好畫也。
大概是季常打算在元宵節(上元)時要來拜年, 並跟東坡去看花燈, 東坡說不如月底再來吧, 因為李常(公擇)在上元節才要出門, 約莫也是月底才能到我這裏, 所以您月底來, 大家都在, 也熱鬧一點, 如何? (這位公擇, 也是大官, 他是黃庭堅的親舅舅, 叫"李常")
信的第二段講的是東坡打算在元宵節後蓋"雪堂", 並跟季常講您要是上元節來, 我正在忙著蓋雪堂, 大概沒空陪您夜遊看花燈云云...
信末ps 附注說, 您家牆壁上的掛畫壞了, 不用擔心, 等我的"雪堂"蓋好了, 大書桌備齊了, 心情大好, 畫幾幅好畫送您補壁不就好了?
東坡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黃州時, 公家沒配給宿舍, 也沒房屋津貼, 所以先在定惠院住了三個月. 後來地方官(湖北省省長:鄂守朱壽昌)挪借了一棟小驛舍給東坡住, 叫"臨皋亭". 再後來, 馬夢得幫東坡申請到東邊一片舊營舍山坡來開墾種菜, 東坡之所以叫"東坡", 由此而來.
種菜要先整地, 可把東坡累壞了, 當初老共搞文革, 要下鄉勞改, 大概就是學東坡的, ha ha
東坡在元豐五年正月, 選了黃州城門南邊視野佳處, 蓋了簡單的書房會客室等共五間屋舍. 題曰: [東坡雪堂], 從此"雪堂"就成了東坡接待友人的私人招待所. 第一個來雪堂的"新朋友"就是小東坡15歲的"米芾", 所以信裏講的就是 "我要蓋雪堂, 請您月底再來" 這事兒.
北京故宮此帖釋文引用徐邦達先生考證此信寫於元豐四年(*注1), 非也. 元豐四年元月二十, 東坡第一次去岐亭找季常, 第二次是同年12月3日, 可能當時有約在接下來的過年(元豐五年)新春假期時, 要季常回訪, 是故東坡回來後就捎了此信, 請季常元月底再來. 雪堂後來在二月時竣工, 是時大雪紛飛, 因號"雪堂"!
*注1:
原北京故宮釋文:
《新歲展慶帖》中所寫時間(上元)與《岐亭五首序》中所記“明年復往見之”的時間與事由一致,
而宋傅藻《東坡記年表》中記載,東坡于“元豐四年辛酉在黃州,正月二十日往岐亭”。
由以上記載可推知,該《新歲展慶帖》應作于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春季,蘇軾時年44歲。
該帖在徐邦達先生的《古書畫過眼要錄》中有詳細的考證...
這位故宮文物的解說員(哎, 是姓"張"的) 信沒看懂, 錯了. "復往見之" 是東坡去拜訪季常, 而此信約的是季常來訪東坡的時間, 別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