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文  何紹基跋的原文如下:

 

 

 

 

 

北海書  石刻惟《大照禪師碑》余未及見

 

 

所見者  若《戒壇銘》 《葉國重碑》 《娑羅樹碑》 《東林寺碑》皆翻本   無足觀。

 

 

至《李思訓碑》《任令則碑》之蕩軼

 

 

《端州石室記》之敦樸

 

 

《麓山寺碑》之遒勁

 

 

《李秀碑》之肅穆

 

 

《盧正道碑》之精麗

 

 

《靈岩寺碑》之靜逸

 

 

《龍興寺額》四大字雄厚,既各造其妙,

 

 

而純任天機  渾脫充沛  則以《法華寺碑》為最勝 (*1)

 

 

去春在吳門韓履卿丈崇以此宋拓本見詒  攜至濟南  手自鉤摹 令老僕陳芝勒石 (*5)

 

 

雖於神理未能微肖  然規模粗具矣。

 

 

 

 

 

北海書于唐初諸家外,自樹一幟,與魯公同時並驅

 

 

所撰書多方外之文(*3),以剛烈不獲令終(*2),大略俱與魯公同。

 

 

余平生于顏書手鉤《忠義堂》全部,

 

 

又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壇記》、《李元靖碑》,

 

 

于李書則見北《雲麾》原石全拓于番禺潘氏,

 

 

收宋拓《麓山寺碑》於杭州,

 

 

近日收得《靈岩寺碑》上下兩段於長清靈岩山魯般洞,

 

 

見古拓精本《盧府君碑》於崇雨令中丞處,

 

 

今夏得此宋拓《法華寺碑》,墨緣重疊,可云厚幸。

 

 

竊謂兩公書律,皆根矩篆分,淵源河北,絕不依傍山陰。(*4)

 

 

余習書四十年,堅持此志,於兩公有微尚焉。

 

 

苦臂腕孱弱,複多嗜少專,瞻望前哲,徒增歎愧耳。

 

 

 

 

 

 

 

 

 

(*1) 《法華寺碑》又名《秦望山法華寺碑》

 

 

 

是碑久佚,為李邕于唐開元廿三年(735)五十七歲時所書,石舊在浙江山陰秦望山,今佚。

 

 

世傳只一剪裱孤本。何子貞得之于吳門韓履卿家,每頁四行,每行六字,計二十三開。

 

 

何氏嘗雙鉤重刻一石,原拓本今在上海博物館。

 

 

 

 

 

 

 

 

(*2) 李邕,生於唐儀鳳三年(678),卒于唐天寶六年(747),終年七十歲,字泰和,揚州江都人,因官至北海太守,故世稱李北海。 因其性格耿直,敢於直諫,至玄宗開元三年,升戶部郎中,不久即貶為括州司馬。後又擢升陳州刺史,被人誣告,判為死罪,幸得孔璋相救得以存活,又貶為欽州遵化縣尉,後因從楊思最作戰有功,天寶初為汲郡北海太守,五年後遭宰相李林甫忌恨,被杖死獄中。

 

 

 

 

 

 

 

 

 

(*3) 法華寺碑的碑文(節錄)可為證:

 

 

 

(雅意.....)其詞曰

 

 

會計南山,秦望北寺。高僧往還,聖跡標寄。

 

 

耆闍比峰,法華取義。群公護持,歷國檀施。

 

 

陸寶大來,海珍總萃。幡影連珠,像光發瑞。

 

 

鬆巘蕭疏,竹澗蔥翠。綱紀有條,禪律不墜。

 

 

掾曹正直,別乘仁智。台壓龍首,殿開鳥翅。

 

 

象駕菩薩,烏迎車騎。異香馝馞,神鍾髣髴。

 

 

作為碑板,讚述名字。

 

 

 

(重刻的碑文後6頁)

 

 

 

 

 


 

 

 

 

 

 

 

 

 

 

 

 

 

 

 

 

 

 

 

 

 

 

 

 

 

 

 

 

 

 

 

 

 

 

 

 

 

 

 

 

 

 

 

 

 

 

 

 

 

 

(*4)何紹基一向看不起二王  更看不起一天到晚拿著不是真蹟來膜拜的二王學徒

 

 

 

 

 

(*5)我懷疑 刻石人 東海伏靈

 

 

       指的就是老僕陳芝   可是也太奇怪了  

 

 

       莫非這老僕是蕭峰他爸一類的世外高人    別號東海伏靈”  ???

 

 

       有待高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