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次,他疾筆直下,收鋒躊躇,捧毫而立,對我嘆道:

 

「這一筆,老夫費力十年矣!」

 

令我渾身打了一個冷顫。 

 

藝事之難,成如容易卻艱辛,誰知道那一筆一畫,要耗費人多少心血呢?"  (1)

 

 


 

書法一藝   雖僅一筆一畫  必有所從來  必有其可觀之處

 

只可惜很多人都說不清楚 甚至說錯了

 

有時在 YouTube 上看到一些錯誤的示範教學影片

 

常發浩歎:

 

"如此執筆  如此運筆  無法無筆  實在是誤人子弟  

 

 

 

朋友叫我開班授徒  我是一概回絕 

 

因為很怕一不小心  我也成了 "誤人子弟" 的 書法""

 

所以在我的格文裏

 

儘量不談理論  也很少談論 "筆法"

 

要求自己  勉勵自己 把字寫好 才是重要的事

 

有時暫得於己 把作品貼出來讓大家品頭論足批評指教一番

 

也是件快樂的事

 

畢竟  書法是出來的  不是出來的

 

 

 

言歸正傳

 

正確的書法理論  有時還是需要有人靠股傻勁去闡發較好

 

因此想到哪 寫到哪  算不上 著書立說

 

街談巷議  說說笑笑 雜亂評點一番

 

有緣者 或能得一些靈感啟發

 

則吾幸矣

 

 

 

  先從屋漏痕談起

 

甚麼是"屋漏痕"? 向來是眾說紛紜

 

何紹基說  “起止無痕

 

米芾說    “無往不收    無垂不縮

 

沈尹黙說 欲左還右  欲右還左

 

明人說 不露圭角

 

有人說像  懸針

 

有人說像  垂露

 

還有人說  這是天花板破了洞  陽光透下來的光影….

 

 

 

以上都對  但也都不完全對

 

因為漏掉了一個最重要的重點

 

那就是 【停】

 

水痕走走停停 運筆也要走走停停

 

筆【停】則筆力有所蓄積

 

積而後發  則筆力顯

 

 

 

歷代書家

 

像于右任的草書、大字   轉筆圓筆  折筆暗過  走走停停  一劃多

 

像何紹基的行、楷  頓挫有致

 

顏真卿的行書、大字楷書

 

吳昌碩的篆書、石鼓文

 

都是【屋漏痕】筆法  很好的示範

 

 

 

對初習書法的朋友

 

在臨碑時  【停】字訣還有一個妙用

 

那就是寫字時  在筆劃會合的地方稍微【停】一下

 

想像牆上兩條水痕會合時的模樣

 

這樣不但筆力有所蓄積

 

也會跟石碑風化後的稜角 味道很像

 

 

 

【屋漏痕】還有一個重點

 

那就是【重力】

 

水因為有重量才會流下來  這是廢話

 

但【字】呢?

 

【字】會不會流下來呢? 

 

這就有點抽象了

 

善書者 和 善觀書者

 

大概都能體會我在說甚麼 字會不會流下來?”

 

先父岫雲說的 最傳神

 

字寫得好不好  【吊】起來看就知道

 

作品裏的字  由上到下  有沒有【順勢流動而下】的感覺?

 

就成了觀察【屋漏痕】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從應用面來看  為了要讓作品有【順勢流動而下】的【屋漏痕】效果

 

又要彰顯筆力 不想讓字像蚯蚓爬軟趴趴

 

這時有一個小撇步

 

就是拿筆時  筆管外倒  筆尖朝內

 

加大筆鋒與紙 逆勢磨擦的效果

 

這樣在寫【豎】直長劃時  就會很有【刷】字的樂趣和氣勢

 

整篇作品也會有【順勢流動而下】的【屋漏痕】效果

 

 

 

當您看到有幾個大書法家的行草作品

 

寫到最後 恣意揮灑時

 

整行字會不知不覺逐漸往右下邊斜過去

 

就是用此法

 

有誰呢?

 

懷素的自敘帖

 

張旭的古詩四帖

 

顏真卿的祭姪稿

 

米芾的虹縣詩帖

 

王鐸的杜詩帖….等等

 

折釵股

就下回再說吧

 

 

 

1: 引用 龔鵬程 先生文:

 

http://tw.myblog.yahoo.com/jw!_QHfP.KBBAXlYXWk0W65sCDdT6s-/article?mid=245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屋漏痕 折釵股 錐畫沙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