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王鐸的字與詩, 常會覺得, 上帝造人還是蠻公平的, 已經給了他非常好的天份來寫字, 就沒有再給他另一個天份來寫詩.
在我看來, 他的行草, 真是冠絕古今. 我以前的恩師江育民學長, 特別喜歡他, 號"覺伯" , 書齋叫 "雙覺盦" , 可見一斑.
但他的詩, 就一般般了. (這一點倒是跟米芾很像)
照理說, 國喪之痛, 應該比杜甫的國破, 更要驚心濺淚, 可好像都很少見過他寫過這類的詩. 我們這位兩朝的禮部尚書, 看到蘭花又開花了, 就寫了枯蘭復花帖, 一群好友, 吟詩作畫, 好不熱鬧. 60歲了, 呼朋引伴去唱卡拉ok (有小姐坐檯的那種) , 一時興起, 揮毫暢意, 還怪管家不應催促"去軫返廬" , 回家休息:
是"貳臣" 的大帽子太沉重, 讓他只能在表面上嘻嘻哈哈, 飲酒作樂, 然後私底下再把滿腔的辛酸悲憤, 都從筆端化出嗎?
我们挑幾幅降清前後的作品來看看:
紀年與歲數對照簡表:
丙子45 丁丑46 戊寅47 己卯48 庚辰49
辛巳50 壬午51 癸未52 甲申53 乙酉54 (清順治二年, 西元1645, 降清)
丙戌55 丁亥56 戊子57 己丑58 庚寅59
辛卯 60 壬辰61 卒
37歲
49 歲
49 歲
51歲
51歲
52 歲
55歲
56歲
57歲
看來, 喪國前後, 並沒有給書法家的字與詩, 帶來太大的變化. 我們來看看他降清那一年, 到北京時, 送給湯若望 的字:
贈湯若望詩翰冊頁
釋文:書時,二稚子戲於前,嘰啼聲亂,遂落數數,如龍形萬壑等字,亦可噱也。
書畫事須深山中、松濤雲影中揮灑,乃為愉快,安可得乎?王鐸漫識。
道未先生學通天人,養多玄祕,心服其為人中龍象也。予曾書一卷,被盜竊去,因再書此,令裱成,再奉以贖遺失之愆,知道翁必大笑也。河南王鐸具草求正之。
月來病,力疾,勉書,時絕糧,書數條賣之,得五斗粟,買墨,墨不嘉耳,奈何!
唉, 時代動盪, 我们的王鐸還要卑微的賣字求人, 才能得一家溫飽! 也許在他的心裡, 只是想要找一個安靜的角落, 好好的寫字, 是明是清, 已經不重要了....
延伸閱讀:
我的"王鐸"相簿裏 放了五十餘幅 王鐸的 作品, 檔名凡例:
"王60 五律 正是憐才日 R21" 就是 "王鐸60歲寫的, 釋文出處等, 在註解R21" , 有興趣的格友可以對照參考....
R01釋文:
花林深礙日細逕曲隨人 雞犬歷年熟池塘依舊新
畦平堪理竹地潤較宜蓴 鞅掌空繁暑 回頭悟世塵
戊辰自都來再芝園作文嶽老父□正王鐸
R02臨王獻之草書軸,絹本,縱169釐米,橫49釐米。昆侖堂藏。鈐 “王鐸之印” 朱文印、“太史氏” 白文印。
釋文為:“獻之(白):思戀觸事彌至,獻之既欲過(余)杭,州將若比還京,必視之。來月(十左右)便 當發。奉兄(無)複日。芝老先生詞宗。丙子二月,王鐸。”
這段文字出自王獻之《余杭帖》,刊刻於《淳化閣帖》卷九,臨寫時有脫字(即括弧中字)。在王鐸的行草書巨軸中,臨帖作品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屢屢脫漏字,有的還把幾種不相干的帖串在一起。能把帖中的文字內容記住大半,可見他對《閣帖》極其熟悉;臨帖字形和原作並不相同,原作是行書、草書穿插,王鐸這件臨帖全是草書,可知並不是對帖臨摹,而是借帖發揮,寫的是自家風格。
進一步想,以臨帖作品大量地用於應酬,在書法史上恐怕也獨此一家。白謙慎先生用很多精力考證了傅山的應酬書法,我沒有考證過王鐸,不知道王鐸習慣於對哪些人送自作詩書法,對哪些人送臨帖書法,但我猜想,經常拿臨帖送人,會不會正是王鐸的聰明之處,既把它作為書法藝術入古與出新相銜接的橋樑,又向官僚階層表明自己的書法家身份優先於官員身份,藉以逃避政治旋渦?結合王鐸由明入清的任官經歷來看,統治者也未必真當他是政治人物。
這件作品書於明崇禎九年(1636),作者時年45歲,屬於早期墨蹟。作品中可以明顯的看出王鐸特有的“漲墨”法,以及他對生絹性能的熟練掌握。“芝老先生”為明御史趙胤昌。這六個小字線條較細,與其他字跡明顯不同,應為後加的,所用毛筆也不同。但是它補的位置恰到好處,細線條也豐富了全篇的筆觸,應該說比原來更加完美。由此也體現出王鐸處理章法的超凡才能。
R03 王鐸《香山寺作五律詩軸》 1640年作縱260.3cm 橫51.8cm 日本藤井有鄰館藏
釋文:細逕翠微入幽香麈跡稀虛潭留色相響古發清機
人淡聽松去僧閑洗藥歸莫窺靈景外漠漠一鷗飛
香山寺作應五老親家正庚辰夏王鐸
R04 草書錄語軸,綾本,縱254.2cm,橫48.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雲之為體無自心,而能膚合電章,霑被天下,自彼盤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雲別號,不獨仰景泰翁也。噓枯灑潤□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歟。庚辰夏宵奉,王鐸。
此軸錄語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鐸。”下鈐“崝嶸王鐸”、“大宗伯印”。無鑒藏印。從題款可知此軸作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王鐸時年48歲。此軸題款處距邊緣很近,且題款形式也似有不盡合理之處,故推測上款可能已為人裁去。王鐸此軸作於明末,受字人或與明廷有關,並在清初屬於不容於清政權之人,因此收藏者將上款剜去,現在也就難考其人了。此軸筆墨豐潤,行筆灑脫,但筆力略弱,字體亦較規正,當屬王鐸書風初成時期的作品。(撰稿人:馬季戈)資料來自故宮博物院網站
R05 王鐸《五律夜渡作行書詩軸》 1642年作縱244cm 橫48cm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長路多辛楚依稀聞扣舷方知飛野鷺不辨入潭煙
碩頟人無已梅梅月可憐應輸牧豕子何意感玄天
夜渡作山公老詞丈正壬午秋王鐸
R06 行書燕磯書事軸縱224釐米、橫50釐米綾本 1643年書廣東省博物館藏
R07 王鐸《五律夜高郵作書詩軸》 1646年作縱238cm 橫51cm
釋文:邗地非前日晚帆意已違江聲從海闊山氣抱淮飛
旅客菰蔣冷漕船刁鬥威吁嗟鮫室外綿亙有餘暉
高郵作丙戌十二月苦無暖室名硯仍凍奉葆光老親翁正之洪洞王鐸
R08 王鐸《臨王曇首昨服散帖》(五十五歲作)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草書絹本,文語一則。凡四行,共68字。縱227cm,橫47cm。廣州美術館藏。
釋文:昨服散善耳然不過佳請示所宜如更增劇恐難為力耳未能令遣猶有餘念故耳王曇首和南仲階親丈丙戌三月晝不得暇夜挑燈書于琅華館中時年五十有五雲樵王鐸(圖片來自《中國書法》雜誌)
R09 王鐸春過長春寺立軸行書綾本 230.8X45.8cm 私人藏
釋文:和轉氣氤氳心親榾柮焚百勞空獨語五宇向誰聞
尋寺銷閒日憑床夢舊雲牢愁應解釋禪誦軼紅曛
春過長春寺訪友丁亥三月廿五日晴無霧苦綾不七尺不發哄奈何王鐸
R10王鐸《杜子美贈陳補閥詩》(五十六歲作)自署書于丁亥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行書,
綾本。凡三行,共58字。縱203cm,橫5lcm 開封市博物館藏。圖片來自《中國書法》雜誌
R11王鐸五律詩立軸行書綾本 190X50cm 私人藏
釋文:靈風不欲息已綠湖邊田欄鴨村村艸人家處處泉
燒鐺為芍膳打鼓會神錢晚向石龕去杜陵似此煙
丁亥二月癡庵王鐸
R12 王鐸《七律詩》 立軸 行草書 綾本 旅順市博物館藏
釋文: 碧水澄潭映遠空 紫雲香駕御微風 漢家城闕疑天上 秦地山川似鏡中
向浦回舟萍已綠 分林蔽殿槿初紅 古來徒奏橫汾曲 今日宸遊聖藻雄
坦園年家詞丈 戊子二月王鐸
R13 王鐸 為宿松書詩 立軸 行書 綾本 215X56.4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 憶君昔相聚 握手輒相知 繼此南北阻 彭城又一時
野麝亦有匹 山槲亦有枝 及今晤仲氏 桃萼倏霏微
聞君事農穡 牧犢必沖夷 何日尋岱嶫 藥鼎共—師
席上走筆 懷寄宿松老道兄 最契一笑 弟王鐸 戊子三月夜奉書
R14 王鐸 行書嘉興作詩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每每遇煙扉 江楓墜客衣 鄉音隨地改 龍影入雲微
樵爨倉皇了 菱歌隱約歸 吁嗟鵽【鳥】翼 【得意】向南飛
壬午嘉興作 戊子寒食後一日書於琅華館 王鋒 落鳥字得意字共三宇
R15 王鐸 至頓莊作 立軸 行書 綾本 220.6X48.7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釋文: 未見熟為得 低回虛白村 水痕非外物 天氣有中根
世壞詩書賤 春來桃李言 開篷憑渡夢 聊爾暢心魂
至頓莊作 己丑五月雨中 仙舟道契正之 王鐸
R16 王鐸 行書立軸 絹本。 155X51cm。上海朵雲軒藏
釋文: 前輩孟宗伯 詞曄鸞龍 品標圭璧 後進領袖 吾師韓象雲數為予稱之 今嗣發己丑 謙抑好古 能世家隻 尋蕭寺作一序 以闡宗伯公經濟 以見山仰前輩 愧不克及也 己丑六月揮汗題 洪洞王鐸
R17 王鐸《臨歐陽詢行書帖》綾本 縱234.5 橫51.2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R18 王鐸《臨王獻之敬祖、鄱陽軸》 縱173cm 橫50cm 其他不詳
R19 王鐸《書畫雖遣懷文語軸》 自署書於庚寅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五十九歲作,行書絹本,文語一則。凡五行,共70字。縱203cm,橫50cm。首都博物館藏。
釋文:書畫雖遣懷 真無益事 不如無俗事時 焚香一室 取古書一披 或吟嘯數聲 書下稿本 白髮寥寥 轉瞚(同瞬)即是七帙 將欲撰書 臂痛筋縮 多噦欠伸 必不能從事矣庚寅二月夜王鐸偶書
R20 評米一段
釋文:□書怒震少含蓄 蘇書有致體亦老 轉折深藏之意 不復存矣 因觀米黻諸帖 合宋九青與予所藏數十冊惟米脫盡習氣 駕雲霧行空中 不易覯也 又如華山在面 心神為曠 評米—段 辛卯秋夜書 王鐸
R21 王鐸《行書五律詩軸》綾本 縱236.5釐米,橫53釐米。 西泠印社藏
釋文:正是憐才日 如何獨不容 身將書一卷 門對雨千峰
健翮嫌天窄 雄心向海濃 最憐無可妒 約子種鱗松
問點平彭子作 鐸書 辛卯二月 奉自玉賢宗侄吟壇
R22 王鐸《行書五言律詩立軸》 綾本 縱234cm 橫51.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日夜思鄉信 鄉書寇盜中 津門一騎至 血淚萬行紅
町疃荒西址 梧桐落舊宮 孤身垂老鬢 掩袖立霜風
久無家信 友來言曾宿予宅 辛卯二月王鐸 奉坦公老年兄社壇正之
R23 王鐸行書五律柬姜司寇一首立軸作於1651年美國紐約楊思勝私人收藏
R24 王鐸《行書五言律詩立軸》 花綾本 縱207cm 橫52cm 湖北省博物館藏
釋文: 釋子複何事 人如帛道猷 靜看馴鴿下 默識老龍幽
衲補燕山照 杯浮海水流 寰中幾百寺 計日與同游
辛卯閏二月 書西洛王鐸
R25 王鐸《行書五言律詩立軸》 綾本 縱181cm 橫53.8cm 無錫市博物館藏
釋文: 曾記題詩處 同酣麴米春 陳根妨古路 醉竹掩通津
樹裏明漁浦 煙中辨虎鄰 蹛人京國夢 辜負一間身
辛卯秋夜書 孟津王鐸
R26 王鐸 詠陳路若山水 立軸 行書 絹本 237X50cm 煙臺市博物館藏
釋文: 茅堂懸石路 盡可養花苗 遠意難為寫 隱心孰可招
調高歌郢雪 詩厚貯箕瓢 怳似橘山趣 海煙夢不遙
詠陳路若畫山水幅 辛卯孟津王鐸書 坤圖老年翁正之
R27 王鐸 題畫三首之一 條幅 行書綾本 202X50cm 河南省博物館藏
釋文: 春至留寒意 陽山氣乍晴 人來如有約 水伏欲無聲
罨畫聞禽過 青蒼待鹿行 悠悠朝市遠 輾轉是何情
題畫三首之一 辛卯夏夜書 王鐸
R28 王鐸 行書文語 立軸 行書絹本 204X58cm
釋文: 敷五玉立年 又謙度沖襟 對之知為木雞 雙璧瑩徹 圭璋特達 又能善藏其璞
世業駿蓄 必有以弘賁無窮 勉焉孳孳 吾雖懵懵老樗 尚欲舉【奭鬥】以賀也
辛卯夏夜王鐸
R29 王鐸 自作五律行草詩軸 綾本 縱202.8cm 橫51.5cm 四川省博物館藏
釋文:自到長安內 詩懷憬隱阿 恐人嫌道曲 為子仿陵歌
星宿沙塵滿 巖川豺虎多 玉窪拚醉去 寂圃較如何
輝老年親翁俚言 奉答求正王鐸
R30 王鐸 行書五律京中春日留蘇州友人作立軸 美國紐約楊思勝私人收藏
R31 王鐸 行草五言律詩軸 綾本 縱262釐米、55釐米。上海朵雲軒藏 圖片由可嘉提供
釋文:路花然旅意,容裔酌虛亭。寇警離人歇,蕭音入雨靈。
杏桃春內冷,天地夜來青。可耐酬明主,鐘山有茯苓。
樊君相邀。翔南老親翁正。 王鐸
《王鐸行草五言律詩軸》縱262釐米,橫55釐米。綾本。為朵雲軒藏品。內容為五言律詩一首,詩鏡蒼涼沉鬱,字勢縱橫捭闔。以其詩文、筆意推之,約為王鐸四十五歲時之作,其書風已明顯轉向含蓄蘊藉。像“容”、“離”、“可”、“明”等字行筆從容,著墨潤澤,沉雄渾厚。如“虛亭”、“人”、“相邀”、“翔南老親翁正”等字蒼勁老辣,筆勢洞圓,神完氣足。該作不同于他早期全以力勝而顯劍拔弩張的那類作品,整幅氣息趨於靜穆,躁氣漸退。雖然從一些字間連帶、字之結體上仍可看到“使力”的痕跡,顯得不夠自然,但這種書風轉變時期的作品對於學習書法的人更具有參考價值。就如目睹正在蛻皮之蟬,看到了其生長變化的最關鍵時刻。(參考《新民晚報》2005.06.07作者:司馬關中)
R32 王鐸《行書嵩縣詩軸》,紙本,縱163釐米,橫48釐米 昆侖堂藏
在明末清初書法史上,王鐸是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癡庵,又號癡仙道人,河南孟津人。作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在明朝末年,他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入清以後,又累官至禮部尚書,可見他在當時文化界的地位。他以兩朝官方認可的書壇領袖的身份,參與了許多書法活動,並在多件古代書畫名跡上題跋。
王鐸是勤奮而高產的書法家。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偶爾也寫寫篆隸。我看過許多件王鐸書法,他那精熟之至隨意縱橫的筆法每令我欽佩不已。王鐸的偽作也多,但在書寫技巧上都無法跟真跡相比。王鐸書法是不可以描摹的,必須一氣呵成,所向無礙,作偽者根本達不到這樣的功力。
王鐸書法流傳到日本的很多,在日本也有相當多的崇拜者。日本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都有王鐸的作品。昆山市昆侖堂美術館收藏的幾件王鐸書法,就是昆山籍旅日華僑朱福元先生在日本收購並捐贈回國的。
《行書嵩縣詩軸》,紙本,縱163釐米,橫48釐米。鈐“王鐸之章”朱文印、“大宗伯印”白文印。此作書于生宣上,能夠較好的表現漲墨和渴筆的效果,如第二行“磬”字,渴筆細勁,筆力驚絕。
作品中有好多異體字,如“遨”、“在”、“原”、“種”、“崇”等字,這是明末清初好古的文化人的時尚——類似的情形在八大山人、傅山的書法中比比皆是,不過他們用的異體字比王鐸更要難認得多。“崇”字通“嵩”,嵩縣在河南洛陽之南、伊河上游,漢置陸渾縣,金為嵩州,明改嵩縣。這裏離王鐸老家孟津縣並不太遠。從詩中“種藥潤衰顏”句來看,當為中年以後之作。所鈐“王鐸之章”、“大宗伯印”二印,每見於王鐸50歲至53歲(即1641-1644年)作品上,明亡後便不再用。故此作的書寫時間亦在這數年間。
R33 王鐸《行書五言詩立軸》 綾本 縱328 橫54釐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來自青島市博物館網站行書五言詩二首。凡四行。“昔遇九逵氏…..走筆贈我禹峰社兄同理兄作。
R34 王鐸 贊謝安書 立軸 行草書綾本 236.6X52.2cm 安徽省博物館藏
釋文:米芾贊曰 山林妙寄 岩廊英舉 不繇不羲 自發淡古 有赫龍暉 天造翰藝 末下弘跡
人鮮臻詣 永撝太平 震驚大地 右贊謝安書法 王鐸
R35 臨古 王鐸《草書臨古帖軸》絹本。縱201.3釐米,橫55.4釐米。無署年。凡三行,共42字。煙臺市博物館藏。
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 釋文:得萬書 委曲備半 使人慨阮 新婦勉身得雄 甚善 散騎殊嘗喜也 家月末當至 上*亦俱去 太峰老鄉丈 王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