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于食有福1.jpg

于食有福

 

泰卦.九三:
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98 于食有福2.jpg

 

泰卦是易經64卦中, 最難懂的一卦, 二千多年來, 多少博學鴻儒、易學大師都耽迷在裏面而出不來, 一"泰"各表, 每個人的講法都不一樣. 呵.

 

无平不陂, 每個平面都有坡度斜度(是在說愛因斯坦嗎); 无往不復, 出去的會再回來(是在說地球是圓的嗎).

天與地交界的地方是甚麼樣的地方? 應該是道路阻且長, 很辛苦吧? 還好可以无咎.

勿恤(憂)其孚(信念), 為了堅持理想, 衣帶漸寬終不悔. 于食有福, 能吃就是福.

 

 

以前我丈母娘常買很貴的食材煮給我吃, 問其故, 總說穿戴貴的, 是給別人看的, 好東西吃進自己肚子, 比較實在. 我媽也常說, 能吃就是福. 對我這個吃貨而言, 讀到這個爻的最後四字, 于食有福, 真覺得這是易經媽媽最有温度的叮嚀.

 

"于", 在此作"前往"的意思. 詳附言. "食", 從"皂", 前刻"既雨既處"有述, 上面的"亼", 有二说, 一說是鍋蓋, 一說是張開的大口, 两說皆通.

 

不管路有多遠、有多辛苦, 一定要先把自己餵飽, 努力加餐飯, 這樣才能有福, 也才有力氣繼續奮鬥. 加油.

 

***

西周金文中「于」字有用作動詞,解作往、去,如獻簋:「獻伯于遘王」,令簋:「隹王于伐楚伯,在炎。」與《詩經》用法相同,如《周南.桃夭》「之子于歸」,《毛傳》:「于,往也。」

 

"食"之甲金篆文均從「皀」從「亼」。
一說其字象「皀」(食器)上有蓋(亼)形(戴家祥、徐中舒、劉興隆、姚孝遂),乃日常盛食物之器具,因而引申為凡食之稱。


一說「亼」實象倒置之口形,甲骨文中有兼從二或四小點的,疑象口液,故食字會以口就近食器進食之意,本義是進食(林義光、季旭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