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莫放春秋佳日過.jpg

這一方像大脚丫, 拿來刻"莫放春秋佳日過". 隨形印無法用印床, 不好執石, 刻印跟鈐印都要很小心, 實在是不合我意. 呵.
句出一副很有名的對聯: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風雨故人來
寒露雖至, 日日晴好, 這種秋高氣爽的天氣, 不邁開脚丫子, 出去走一走, 實在是對不起天地.
春, 金文用"屯"表示, 說文說是春來新草發芽, 迸出地表, 曲根入地, 很有意思. 易經的"屯"卦, 卦序緊接在乾、坤二卦之後, 也很有道理. 到了小篆, 在"屯"上加艸字頭, 下面再加個太陽(日), 變成我們現在的春的篆體字.
秋, 甲骨文象一隻蟋蟀, 從土洞而出, (下或釋為火), 郭沫若說秋天來時, 蟋蟀會鳴叫, 所以為䆋, 同秋. 有些書法大師喜歡寫"䆋"來代替"秋", 其實是錯的, 何以故? 因為秋的原字是蟋蟀, 蟋蟀頭上是两根觸鬚, 而烏龜是沒有觸鬚的, 這在甲骨文的"秋"是很明顯的, 大家可以去查一下. 呵. 到了小篆, 因為蟋蟀筆劃太繁瑣, 才改為"禾", 秋天時, 麥禾稻禾成熟了, 是為秋. 右邊的火, 源自甲金文, 說文說"火"是聲符, 我覺得不是, 應該是"七月流火"的火, 是秋天來時(農曆七月), 西方天空那一顆很亮的"大火"之星. 禾火合而為今天我們寫的"秋".
連假時間多, 說多了, 是為記.

289 莫放春秋佳日過2.jpg

 

289 莫放春秋佳日過3.jpg

 

289 莫放春秋佳日過4.jpg

 

秋的甲骨文是這樣, 如圖.
蟋蟀, 我們台灣人叫他"杜猴", 不是抓來玩鬥蟋蟀用的, 是烤來吃的, 用一根 "番薯簽"(細薯條) 戳入腹中一起烤來吃, 人間美味, 下酒聖品.
所以甲骨文的秋, 下部應是土洞, 三點是水. 小時候是灌水入洞, 蟋蟀就會跑出來, 俗稱"灌杜猴".

 

 

 

289 莫放春秋佳日過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