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 蘇東坡江上帖.jpg

#讀帖筆記: 蘇東坡江上帖
最近故宮正在展這個帖, 還沒空去看, 先做做看展前的功課:
1. 這是寫給杜孟堅的信, 约在東坡過世前三個月寫的.(西元1101年,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東坡從海南島回來, 與杜孟堅江上偶遇, 因有此信. 首句"江上邂逅", 應該是回想起八年前也是在金陵偶遇的事?)
2. "八年", 東坡與杜孟堅前一次的相會是在八年前, 哲宗紹聖元年(1094), 杜沂(道源), 杜孟堅的父親, 剛去世, 杜孟堅那時在金陵(南京), 蘇東坡從中山太守被貶到英州, 行舟至金陵時, 因風受阻, 故於舟中與杜孟堅邂逅相遇. 後來杜孟堅叫他兒子杜唐弼來找東坡幾次, 可能是求東坡寫挽辭吧? 詳見潸然、哀挽二刻帖, 及咱故宮所藏之"令子帖"(如附).
3. 蘇東坡與杜家四代交情都很好. 杜道源的父親叫杜君懿, 曾送諸葛氏鼠鬚筆給蘇東坡, 東坡在元豐黃州期寫給杜道源的信, 如京酒帖、覆盆子帖、啜茶帖等, 毫端之妙, 勝於諸帖, 當是此筆之功? 杜家四代:
杜君懿
杜沂(道源)
杜傳(孟堅)、弟杜俣
杜唐弼
4. 吳幵(正仲)與第四代杜唐弼很熟. 杜唐弼曾把蘇家與他們杜家往來的信件, 共十一件, 拿出來給吳幵看. 吳幵曾跋此"江上帖", 云:
子瞻交接杜氏四世。觀其書可以識其年。晚與孟堅江上帖。筆勢欹傾。而神氣橫溢。蓋似其暮歲之文。然不數月而病且死矣。唐弼材而賢。是能世其家者。建炎己酉(1129)閏月庚辰。魏郡吳幵跋。
5. 東坡傳世能有這麼多書信, 應該都是遇到像杜唐弼這種懂得珍藏的人才得以傳世不朽吧?
6.東坡寫信, 很少有錯漏字或颠倒的. 在"令子帖" 中有見"患難流落"句, 患難二字颠倒. 另, "輒送十緡"之"輒", 網文多釋為"轍", 非也.
7. 十多年前有點評過東坡數則書信, 並留下23件未解. 於今考"江上帖"而得解數帖, 一樂.
8. 帖中"令弟", 就是杜孟堅的弟弟杜俣, "愛子", 就是杜孟堅的兒子杜唐弼. 至於"餘非面莫既、人回", 颇難斷句. 我的猜測是:
非面, 沒見到面.
莫既, 既暮, 天色已晚.
人回, 江上邂逅, 天色已暮, 匆匆告別, 沒見到其他人的面.
所以比較通順的斷句應是:
餘非面, 暮既人回, 怱怱不宣.
(點網址若看不到附圖, 請再點右上menu: 以瀏覽器開啟)
注: "餘非面莫既, 人回, 怱怱不宣", 正確的解譯, 經郭師鶴鳴的指正, 詳如附言.
 

20230127 蘇東坡江上帖2.jpg

 

quoted fm: 郭鶴鳴

「餘非面莫既人回」或許是:其餘想和你說的事兒太多了,不是當面好好說一說是說不盡的,來送信的人很快就要回返,所以只能匆匆寫下這一些。

「既」解釋為「盡」很常見,如感謝無既。「莫」是「暮」之古字,但是到了宋朝,二字早已分開,東坡應不會把「莫既」拿來表達「既暮」的意思。至於「人」,我印象中東晉的羲、獻等人似乎已經有代表「信使」的用法。

古人禮貌上的習慣,凡是提到與對方有關之事,都會挪到書信中隔一行繼續說,如信中「邂逅」、「世契」、「書」、「起居」、「令弟」、「面」皆是。

 

20230127 蘇東坡江上帖3.jpg

 

20230127 蘇東坡江上帖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