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記錄:112/05/03
嘗有好事。就吾求習。吾乃粗舉綱要。隨而授之。無不心悟手從。言忘意得。縱未窮於眾術。斷可極於所詣矣。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逾妙。學乃少而可勉。
這週試用仿唐古紙. 半生熟的紙, 寫起來却很滑順, 墨色也很潤, 是張奇特的好纸.
原帖的這個段落, 讓我體會到從"右上到左下"的斜劃, 也要"平行"、"等距", 尤其是連字時, 更要如此, 所謂脈絡"行氣", 就藏在這些細節裏, 如"吾乃"、"楷則少"、"老學成"、"妙學乃少"...等.
昨晚墨沒磨好, 洇了. 今晚再調整:
#學習記錄:112 /05/06
癸卯立夏, 節書譜句, 試仿唐古纸, 得其墨色如此.
前天看侯老師親自示範, 才知道字要寫大一點, 才能夠顯出這張紙的特色, 墨色極潤, 然後也可以避開條紋的干擾.
孫過庭真是懂得行銷自己. 不說自己教書法教得很好, 而是說他的學生, 聽到老師"粗舉綱要、隨而授之", 就能"心悟手從、言忘意得". 用學生的厲害, 彰顯出自己的厲害. 揆諸今日, 有這樣好的老師, 未必能有這樣好的學生. 反之亦然. 兩者兼而有之, 難得.
光是"心悟手從"這四個字, 就羡煞人也. 我自己學了四十幾年, 每每心悟而手不能從, 光練字就練到很崩潰而且手受傷.
孫過庭對自己的期望是很高的, 他寫下那麼多, 就是希望自己的論述, 能夠成為書法界的"聖經", 教科書, 能夠傳承千秋萬世, "庶使一家後進, 奉以規模, 四海知音, 或存觀省". 那他如何在文章中確立他是"大宗師"的地位呢? 打個比方, 他就像張三丰, 武當派被趙敏圍攻了, "粗舉綱要, 隨而授之" 張無忌, 張無忌"心悟手從, 言忘意得", 一下子就學會了並擊退對手. 而孫過庭說他的學生每一個都是"張無忌", 都可以"極於所詣", 呵, 簡直比張三丰還厲害. 張三丰只教出了一個張無忌, 孫過庭教出了好多張無忌's. 呵呵.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