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自天祐之.jpg

 

自天祐之
昨日讀聖嚴師父 "我願無窮: 美好的晚年開示集" 一則, 有感刻此, 感念師父恩德. (詳前文)
自天祐之, 句出易經"大有"卦第六爻(上九):
自天祐之, 吉, 无不利. (因為有老天的保祐, 一切大吉大利.)
易經繫辭上傳:
易曰: 自天祐之, 吉, 无不利. 子曰: 祐者, 助也. 天之所助者, 順也; 人之所助者, 信也. 履信思乎順, 又以尚賢也, 是以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也.
"自天祐之" 的"自"字, 按最自然的解釋, 就是因為/由於, 這是詩經裏的慣用語法, 如: 顛倒衣裳, 自公召之. 但在繫辭傳(相傳是孔子作的)裏, 多了一層意思, 強調要有人為的努力, 老天才會保祐幫助你. 這個 "自" 就是你自己. 每個人頭上都有天, 但每個人所信仰的"天"都不一樣, 所以要靠"自己"多努力.
如何努力? 努力的方向是甚麼? 這裏說要: 履信, 思順, 尚賢. 我覺得很是受用. 履信: 做人要講信用; 思順: 做事要順乎天理; 最後要"尚賢": 尊重有賢能的人, 自助而後人助, 人助而後天助. 自己不自助, 不履信思順尚賢, 就算每天燒香拜拜吃素唸經求佛, 也是沒用.
此身雖在堪驚. 常覺老天眷顧, 一路上都有良師益友跟貴人相助, 因作是印. 刻好才想起五年前也刻了一方白文印, 不過早已被好友索去, 剛好再刻個新的. 呵.
老芙蓉, 1.9*1.9*6.0 cm.

408 自天祐之2.jpg

408 自天祐之3.jpg

408 自天祐之4.jpg

113/02/09 wrote:

值得為這段師父的開示來刻方印. 感念師父.

 

很多人誤解,認為開悟可以「傳」,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必須自己去悟,你所悟的是你本來就有的,而非老師傳的。能傳的只有教學和方法。心法是自己對法的體驗,是煩惱減輕、慈悲心增長了。因此,若是你能夠受用佛法而得到利益,那你就已經得到心法,並不是有個「悟」,讓你一下子從老師那裡傳到自己的心裡來。
用佛法幫助自己,是自己在學法;說法幫助別人,這是傳法。修行不是靠腿,說法也不一定是靠嘴。心很重要,如果你有心照顧、幫助初學的人,肯付出耐心來關心他們的狀況,協助並糾正他們在想法及方法上的錯誤,你就可以指導他們了。
----------------------------------------------------------
摘錄自《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傳法的條件與意義(下)
文/聖嚴法師 圖/法鼓文化
能夠受用佛法就是得法
很多人誤解,認為開悟可以「傳」,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必須自己去悟,悟後由老師證明。但證明並不是另外傳一樣東西給你,因為你所悟的是你本來就有的,而非老師傳的。能傳的只有教學和方法,自釋迦牟尼佛以來,所傳的法也只是這兩項,即所謂的「心法」。心法是自己對法的體驗,但這體驗不是做夢或打坐時看到什麼東西,而是煩惱減輕、慈悲心增長了。因此,若是你能夠受用佛法而得到利益,那你就已經得到心法,並不是有個「悟」,讓你一下子從老師那裡傳到自己的心裡來。
許多人會問:「開悟究竟是什麼狀況?是什麼境界?」我會說:「如果有境界、有狀況,就不是開悟了。」更明白地說,開悟是什麼也沒有,是空、無我、無心,如果心中還有一些東西讓你牽牽掛掛、上上下下的,都不是開悟,所以它是沒有辦法解釋的、無法形容的。其實是否開悟,只有自己知道,如果覺得有疑惑,再去找一個高明的老師印證一下。但是印證並不是敲一個印,而是以心印心。
師父還是凡夫,並沒有得解脫,沒有成為阿羅漢或佛,也是根據傳承來傳法。不過我的情緒是比較少一些、煩惱比較輕一些、瞋恨心比較小一些,而慈悲心比較多一些,我也覺得隨著年齡愈大、弘法的時間愈長,自己的智慧好像也更高一些,所以是逐步、逐步,漸漸地走向解脫。你們不要希望一下子就沒有煩惱,而要在學了佛法、禪法之後,你知道自己有多少煩惱,也知道自己過去煩惱很重,現在好像輕了一點,如果有煩惱的時候,就用方法來調整,這樣煩惱就會漸漸輕了。
指導他人首重發心
用佛法幫助自己,是自己在學法;說法幫助別人,這是傳法。修行不是靠腿,說法也不一定是靠嘴。印度有位禪師葛印卡(S.N. Goenka),他教授內觀禪,可是他根本不能盤坐,於是請人幫忙盤腿給弟子看。所以心很重要,如果你有心照顧、幫助初學的人,肯付出耐心來關心他們的狀況,協助並糾正他們在想法及方法上的錯誤,你就可以指導他們了。只要有人來打坐,不管是一人、兩人、三人或四人,都可以組成共修團體。
我六十歲才找到了法鼓山這塊地,當時沒有錢、沒有人力,可是一轉眼到現在二十年,法鼓山也已經建設完成,所以大家要發願。
(二○○八年七月二十六日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會客室為西方禪眾開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