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的偶像)


曾國藩愛下圍棋, 而寫書法, 就像他寫日記一樣,  從不間斷:


 余往年在軍, 深以學書為意, 苦思力索, 幾于困心橫慮,  但胸中有字, 手下無字,近歲在軍, 不甚思索, 但每日筆不停揮, 除寫字及辦公事外, 尚習字一張, 不甚間斷, 專從間架上用心, 而筆意筆力與之俱進.   十年前胸中之字, 今竟能達之腕下, 可見思與學不可偏廢”  (咸豐十一年225日, 日記)


 


余在軍中, 不廢學問, 讀書寫字, 未甚間斷 (咸豐六年102日諭紀澤)


先來看他的字:



 





(注: 寫了這幅"心中無妓"後,  曾氏就娶了小妾.  那時離咸豐帝死後還不到百日,  輿論大譁,  真是大逆不道.  我猜是因為曾氏雖然"心中無妓",  但是"背上有癬",  不娶個妾來搔背,  晚上睡不著覺,  乃屬情有可原)





 


          





(注: 上面是他寫的日記,  好字ㄚ)










他對書法的心得, 常寫在日記或家書裏,  關於筆法, 他說 :


大約握筆宜高, 能握至管頂者為上, 握至管頂之下寸許者次之, 握至毫以上寸許者, 亦尚可習.   若握近毫根, 則雖寫好字, 亦不久必退, 且斷不能寫好字.  吾驗之於己身, 驗之于朋友, 皆歷歷可驗  (咸豐九年111日致諸弟)


(: 這些朋友, 應該包括何紹基,張裕釗等名家,  他在日記裏常提到此二人) 


 


凡轉折之處必須換筆, 不待言矣.  至並無轉折形跡, 亦須換筆者.  如以一橫言之,   須有三換筆, 末向上挑, 所謂磔也, 中向上行,  所謂勒也, 初入折而下行,  所謂波也.   (咸豐九年812日,  黃州諭紀澤)



 


 


關於習字,  他說:


作書者宜臨帖摹帖” (咸豐九年84日, 日記)



臨帖宜徐, 摹帖宜疾, 專學其開張處.  數月之後, 手愈拙, 字愈醜,  意興愈低,  所謂也.  困時切莫間斷,  熬過此關,  便可少進.  再進再困,  再熬再奮, 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同治五年118日, 諭紀鴻)


 


 


關於筆意,  他說:


天下萬事萬理皆出於乾坤二卦.  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 大氣鼓蕩,  脈絡周通,  潛心內轉,  此乾道也.  結構精巧,  向背有法,  修短合度,  此坤道也.  凡乾以神氣言, 凡坤以形質言  (道光二十二年918日, 與諸弟)


 


日內思作書之道,  剛健,婀娜,  二者缺一不可.  余既奉歐陽率更, 李北海,  黃山谷三家以為剛健之宗, 又當參以褚河南,  董思白婀娜之致,  庶為成體之書 (咸豐十一年1010日, 日記)


 


方悟文人技藝,  佳境有二, 曰雄奇, 曰淡遠.  作文然,  作詩然, 作字亦然,  若能合雄奇于淡遠之中,  尤為可貴 (咸豐十一年617日, 日記)


 


是日悟作書之道,  亦分陽剛之美, 陰柔之美兩端,  偏于陽者取勢宜峻邁,  偏于陰者下筆宜和緩.  二者兼營並騖,  則兩失之矣,  余心每蹈此弊  (同治四年1020日, 日記)


 


因余作字不專師一家,  終無所成.  定以後, 楷書學虞,劉,李,王,  取橫勢,  以求自然之致,  利在稍肥.   行書學歐,張,黃,鄭,  取直勢,  以盡睨視之態,  利在稍瘦.   二者兼營並進,  庶有歸于一條鞭之時 (同治五年829日, 日記)


 


 


我想曾公想要追求的不外是"陰陽調和", "外圓內方",  "剛柔並濟, 兼容並包", 的確是不易的境界.  不過,  初學者要小心不要兼營並鶩,  免得無所適從,  變成陰陽怪氣.


 


我覺得寫字跟游泳一樣,  既要用力划水前進, 又要放鬆呼吸換氣.   鬆緊之間, 合律即可,  所謂書道,  盡在其中矣.   只因曾公官做太大了, 個性拘謹沉穩,  放不開.  用功有餘,  天份不足,  難免字如其人,  理多而趣少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