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請友人幫家父架了書法網站


因為是道義幫忙


也不好太麻煩友人將網站修整到盡善盡美


所以在作品的編排上出現一些文不對題的錯誤


其中又有大量草書作品


也無法將其釋文等介紹性文字附上


總之 常覺美中不足


 


後來因羅東家中幼孫子女多 崇于草堂的學生也多


遂兵分數路


三哥豐羽專責授課


老爸就兼差當奶爸 也因此不得已而封筆數年


最近小孩都大了 老爸也比較有空了


趁此先幫老爸暖個身 做一下精簡版的作品回顧 順便附上注解


等以後有新作品 再來幫老爸開個部落格


 


先來一段美麗的蘭陽風光吧:


 



凌晨閒攬轡,極目望清秋。地判東西勢,溪通清濁流。


炊煙村遠近,帆影海沉浮。白鷺應憐我,三年五次游。



楊廷理先生詩 羅東道中  按原住民呼猴曰老懂 是地有大石在道旁 狀類獼猴

原住民呼老懂 傳者因訛為羅東 距廳治南二十里 七十九年九月 張岫雲謹誌


35cm * 135cm


 


附注:


楊廷理(1747 .1816),字清和,一字半緣,號雙梧,晚號更生。廣西柳州府馬平縣人 。分別於乾隆五十二年、嘉慶十二年、嘉慶十四年,三度來臺,前後十六年,即使日後宦海浮沉,其心思始終不離臺灣,可說是清代治臺官員中,最熟悉臺灣事務者。先後曾擔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福建臺灣府知府、護理福建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噶瑪蘭通判等多種職務。


 


第一次來臺時,適值林爽文、莊大田起事,廷理以招募義勇,守城有功而累陞道臺,後因侯官任內虧空褫職,謫戌伊犁八年。第二次、三次來臺,除擊潰海盜朱濆,平定淡水的漳、粵、泉分類械鬥外,其力主開發噶瑪蘭,關係臺灣開發頗鉅。


 


 


 


孤峰獨聳接雲間,砥柱中流豈等閒。日月每從眉上過,乾坤祇在海中山。


龜嶼秋高  蕭竹友詩 張岫雲 35cm * 135cm


 



 


石峽朝天景秀妍,高峰玉笋插雲煙。遙看雪浪飛千尺,秋色淩空水接天。


石峽觀潮  蕭竹友詩 張岫雲  35cm * 135cm


 


附注:


蕭竹,《噶瑪蘭廳志》作「蕭竹友」,字友竹,福建龍溪人。喜吟詠,於堪輿之術,自謂得異傳。嘉慶三年,從其友遊臺灣,窮涉至噶瑪蘭,吳沙款之。居且久,乃標其勝處,為八景,且益為十六景,竹悉為賦詩。




 



 


曳尾波間不計年,日華吞吐雪花濺。扶桑遠上曈曨影,昂首紅雲碧落邊。


龜山朝日 柯培元先生詩 張岫雲  35cm * 135cm


 


附註:


柯培元,字復子,號易堂,山東歷城人。清嘉慶二十三年恩科舉人。


善詩文,精金石。道光十五年(1835),由福建甌寧知縣調署噶瑪蘭廳通判,


十一月十七日到任,至 十二月十六日 卸任,僅一月即去。


離臺後纂成《噶瑪蘭志略》,凡十四卷,自〈天文〉以至〈雜識〉共三十三


志,約十二萬餘字。記事止於道光十五年,頗為詳瞻。原稿今藏南京圖書館,


1961 年在臺有《臺灣文獻叢刊》第九十二種之點校本流傳。


 



 


昂然勢矗海門東,十丈朝暾射背紅。員嶠戴星高出地,咸池浴水突浮空。


山衝卯鼻開靈穴,嶼轉雞心駕曉篷。自是醮波常五色,對看嶐嶺亦曈曨。


龜山朝日 陳淑均先生詩 張岫雲  35cm * 135cm


 


附註:


陳淑均,字友松,福建晉江人。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舉人,即選知縣。


道光十年應聘入臺,任噶瑪蘭仰山書院山長,曾編纂《噶瑪蘭廳志》。


十四年內渡,十八年(1838)復來臺主持鹿港文開書院。作品見於《噶瑪蘭廳志》、《噶瑪蘭志略》


卯鼻即《府志》鼻頭山,與雞心嶼皆入蘭海道。


 



 


為有雲山約,重來草嶺遊;摩崖碑勒虎,蹙蹐杖扶鳩。


景好留泥爪,城荒話石頭;何當凌絕頂,極目海天秋。


盧纘祥先生詩 遊草嶺  張岫雲  35cm * 135cm


 


附註:


清代時期,盧家已是頭城的首富,擁有頭城最大的行郊「十三行」。該家族中,又以盧纘祥最富盛名。盧纘祥早年經商,後來從政,曾先後擔任過日治時期民選庄協議會員,光復後的頭城鄉長、宜蘭首任民選縣長及省府委員,是個風雲人物,今日的頭城鎮上就有一條路命名為「纘祥路」。


 




 



澳水回旋地角東,山光日色照曈曨。蜃樓海市何人見,遙在澹煙疎雨中。


蘇澳蜃市 烏竹芳詩 張岫雲  35cm * 135cm


附注:


1 烏竹芳,字筠林,山東博平人。舉人。道光五年(1825)署噶瑪蘭通判,


道光十年(1830)又署澎湖通判。


 


2 蘭陽八景詩


噶瑪蘭,一新闢之區也。榛莽荒穢,草木蒙茸,每為人跡所罕到。


前之人來守斯土者,斬其荒而除其穢,落其實而取其材。


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顯。而山海之靈異景物之秀發,未嘗不甲乎中州。


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遙隔,文人騷士每裹足而不前,實貽林澗之愧。


雖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


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見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顧嶐嶺,雲煙縹緲。


南顧沙喃,水石雄奇。其東則海波萬里,龜山挺峙。其西則峰巒蒼翠,


儼如畫屏。竊疑天地之鍾靈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於是也。


故特標其名而誌其勝,列為八景,附以七絕。庶名山佳水,不至蕪沒而不彰,


後之人流連景物延訪山川,亦可一覽而得其概云。


 



 


潮來汐去萬千遭  巨浪翻空撼石鰲  為問靈胥何所恨  激成東海怒波濤


北關海潮 李望洋先生詩 張岫雲書 35cm * 135cm



 



草嶺浮靑聳海東  碑鐫虎字勢何雄  溪山曾走凌空筆  季節猶來捲地風


奉使當年膺重任  開疆一代仰豐功  登臨無限滄桑感  荒野平疇已不同


虎字碑懷古   林義德詩 張岫雲  35cm * 135cm



 

再來一首爸爸的詩: 秋山讀易



氣爽秋山暑已消 小窗讀易興偏饒


細推物理知來日 展卷西風意自昭


李白的詩:



 


其它:




 


 



君子之學,務求在己而已。毀譽榮辱之來,非獨不以動其心,且資之以為切磋砥礪之地。故君子無入而不自得,正以其無入而非學也。 陽明書錄答友人


 


  開世人無限之靈機 闡天地無窮之奧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