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有名的"喪亂帖", 是"摹"本, 與"二謝帖" , "得示帖" 合為一卷, 又稱"喪亂三帖". 原摹本除此三帖外, 應該還有其它帖, 在唐朝時傳到日本, 被皇室切割後, 分地方珍藏, 現僅存此三帖.
"羲之頓首, 喪亂之極, 先墓再離荼毒, 追惟酷甚, 號慕摧絕, 痛貫心肝, 痛當奈何奈何?
雖即脩復, 未獲奔馳, 哀毒益深, 奈何奈何? 臨紙感哽, 不知何言. 羲之頓首頓首"
摹本之精, 勝於各帖. 乾隆皇沒見過此帖, 是此帖之幸, 要不然又要給他蓋章蓋滿地, 再跋為三希之冠! 看 "痛" 字和 "脩復" 等字的飛白漸層處理可知, 已臻化境, 幾乎就像"自然臨寫而成". 當然, 仔細看, 還是可以看出此帖是"摹"的, 不是"臨"的, 有機會再來説.
來說說先墓再離荼毒的"離"字, "離"不是"離開"(leave) 而是"附著"(encounter), "附麗"的意思. 被網子"網"到了, 也可叫"離". 您看中文字就跟女人講話一樣, 很有點意思, 說"不要"就是"要", 說"要"就一定不能不要. 離開和附著, 竟然可以是同一個字. 金庸筆下金花婆婆的女徒弟蛛毒手"阿離", "殷離" 的名字就是這個意思.
羲之的字雖然好看, 但常有附庸風雅的餐廳老闆把這個"喪亂帖"放大當壁紙來裝潢, 還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