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有名的"快雪時晴"帖, 現藏台北故宮. 雖然它不是王羲之的真蹟, 而是唐朝"摹"本, 但非常珍貴, 說它是國寶, 一點也不為過 !
"羲之頓首: 快雪, 時晴, 佳! 想安善. 未果為結, 力不次. 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此帖的收信人姓張, 是不是就叫"張侯"不得而知, 但絕不是叫張"君倩". 君倩其人, 名不見經傳, 只因有幸見此摹本, 興奮之餘, 直接跋其名於後, 聽說是位唐朝的駙馬爺.
此帖"摹"搨的水平比前文介紹的"平安何如奉橘"帖要高一等. 對於墨色濃淡, 飛白牽絲的掌握, 栩栩如生, 看"快雪時晴"四字跟"果為結力不"五字的對比可知, 宛若真蹟! 乾隆皇還是有點眼力, 把此帖跟"伯遠帖"和"中秋帖" 珍重寶之, 號曰"三希"!
三希之一的"伯遠帖"亦是相當珍貴, 是唐以前傳世的唯二真蹟之一, 現藏北京故宮.
看"獲", "相" 等字筆劃交疊處的墨色濃淡漸層效果, 可知這是"真蹟", 不是"摹"本.
三希的最後一帖是王獻之的"中秋帖". 乾隆說它是"真蹟"沒錯, 但可惜不是王獻之的"真蹟", 應該是"米芾"的真蹟! 乾隆的眼力終究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董其昌在中秋帖後有一跋. 他發現帖文跟閣帖所收的"十二月割帖"是一樣的, 只是墨蹟本被後人"割"得四分五裂, 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還說他這個新發現是"千古快事", 我也覺得是"深可笑也". 您看古人多愛造假, 故弄玄虛, 還搞了一個假的"君倩"在"大軍"旁邊. 呵呵.
乾隆的三希, "快雪"跑來台灣, "伯遠"跟"中秋"被不肖王孫賣給香港銀行, 後來是周恩來籌錢買回來捐還給北京故宮. 以上介紹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