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得書帖] 北京故宮, 約46-48歲, 東坡在黃州後期所寫.
軾啟:人來得書。
不意伯誠遽至於此,哀愕不已。宏才令德,百未一報而止於是耶。
季常篤于兄弟,而于伯誠尤相知照。想聞之無復生意。
若不上念門戶付囑之重,下思三子皆未成立,任情所至,不自知返,則朋友之憂蓋未可量。
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憂哀之無益,釋然自勉,以就遠業。
軾蒙交照之厚,故吐不諱之言,必深察也。
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撓亂,進退不皇,惟萬萬寬懷,毋忽鄙言也。不一一。軾再拜。
右半上下:
左半上下:
當初東坡第一次當官, 到鳳翔(在陜西省周文王故里祁山附近)當簽判時, 來了一位新的太守叫陳希亮(公弼), 算是東坡的頂頭上司. 但是陳太守很機車, 東坡寫上來的公文簽呈都會被他雞蛋裏挑骨頭, 退件重寫, 給年少氣盛, 意興風發的東坡吃了不少苦頭.
當然, 這是武將出身的陳希亮想挫挫文人東坡的銳氣而已, 讓東坡儘快學習適應官場的文化. 陳希亮有四個小孩, 陳慥(季常)是小的, 此信的苦主"伯誠" , 陳忱, 則是季常的哥哥.
東坡收到季常來信說哥哥伯誠死了, 本來想過去當面慰問弔唁(由此知東坡此時是在黃州), 怕反而因此更添季常的麻煩和傷痛, 進退兩難, 所以才送了一擔酒過去, 人就不去了.
這信內容寫得很好, 真情流露. 毛筆字也寫得很好, 雖然悲傷, 但沒有孝女白琴那樣哭得呼天搶地, 拘謹淡雅處, 愈見其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