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生時於心.jpg

生時於心
生時於心, 與時俱進, 與物為春.
心, 能夠隨時覺察順應時序、寒暑、日夜、春夏秋冬的變化, 好像心裏面就有一座天地之鐘, 能夠自己產生出時令一般.
春夏秋冬, 四時變化. 春為四時之首, 喻為生機勃發. 所以不管外境如何變化, 寒暑飢渴、窮達毀譽, 也要長保心中之春.
如何去做到呢?原文之中, 已自有解:要"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兑”(豫跟兑, 同時也是易經裏的二個卦). 能豫能兑, 才能"生時於心", 覺察到時序變化, 而"與物為春".
春, 戰國文字和小篆多寫作「萅」,後來「屯」和「艸」併成「𡗗」形,逐漸變為我們現在的「春」字。屯, 象形小草破土向上生長, 是易經64卦的第三卦, 在乾坤二卦之後, 是混沌初開, 草木萌發, 萬物生長的過程.
莊子原文, 本來是有一點矛盾的. 既說四時的變化你都要順應, 那為什麼還要刻意為 "春" 呢? 原來這個"春"是寓意, 不單指春季. 是心中有春, 雖然外面有春夏秋冬的變化, 但是你心中還是要常保那一個"春", 那個生機勃發, 生生不息的一團春.
曾國藩也曾說過:
撐起兩根窮骨頭,
養活一團春意思!
這一段原文, 雖然是莊子藉著孔子的口裏說出來要回答哀公提問"何謂才全"的問題, 但却是原汁原味的莊子理路, 從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 到德充符, 一以貫之. 原文及譯文詳見前印"與物為春", 於此不贅.
老芙蓉, 2.1*2.1*6.3 cm

407 生時於心2.jpg

 

407 生時於心3.jpg

 

407 生時於心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張師從 str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